早识公孙廿载前,今披遗像一潸然。
微知忧瘁侵高致,犹有林泉度厄年。
钩党玉瑛偏并世,生祠委鬼欲弥天。
祲氛不陨秋霜烈,皓皓风期若可传。
【注释】
公孙:指公孙侨,字子夏,春秋时期鲁国人,为孔子弟子。
一潸然:流泪的样子,潸然泪下。
微知忧瘁侵高致:隐约地知道忧患困扰了高尚的情操。
林泉:山林泉水,比喻清雅幽静的处所。
钩党玉瑛:指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主谋者张敞(字安世)被诬为“奸臣”,被贬谪为关内侯,其家族成员被流放到边远地区。玉瑛:即玉环,古代帝王的佩饰,这里代指玉环。
生祠委鬼欲弥天:活着时受到人们的祭祀,死后却遭受人们的唾骂,形容死后名声极坏。
祲氛不陨秋霜烈:指国运虽危难,仍如秋天的霜雪一样纯洁、坚贞。
皓皓风期若可传:洁白的志向如同风一样可以传承。
【赏析】
《题冒巢民先生小像为其十二世孙鹤亭作》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遗像”为题,描绘了画家冒襄的形象。冒襄字巢民,号鹤亭,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画家、戏曲家,有“南洪北冒”之说,著有《白门逸史》。冒襄曾为崇祯皇帝的女婿及福王的老师。后因受东林党人牵连被捕入狱,不久出狱。他长期隐居于南京钟山之麓,与方以智结社论道,创作了大量的诗和词,其中尤以词为佳。他的一些词作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此诗即为冒襄所作的一幅画像题咏之作。
诗的第一句“早识公孙廿载前,今披遗像一潸然。”说的是冒襄年轻时就认识自己的祖父冒皋陶,如今又见到了祖父的画像,不禁为之潸然泪下。冒皋陶是孔子的后代,他一生崇尚礼乐,反对苛政,主张德政,并把“忠孝节义”作为做人的根本准则。冒襄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在政治生活中一直坚持“忠君爱国”的思想,反对腐败,关心民生,是一位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他为人耿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然而他毫不畏惧,始终忠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第二句“微知忧瘁侵高致,犹有林泉度厄年。”说的是冒襄虽然历经忧患,但依然保持着高雅的情操,能够度过困境。这里的“忧瘁”指的是冒襄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仰,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里的“林泉度厄年”指的是冒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高雅的情操,过着清静的生活。这句诗表达了对冒襄的敬佩之情。
第三句“钩党玉瑛偏并世,生祠委鬼欲弥天。”说的是冒襄在官场上备受排挤,甚至被人诬陷为奸臣。但是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没有屈服于权势的压力。这里的“钩党”指的是东汉时期的一次政治斗争事件,当时有人诬告董仲舒等人谋反而被罢官。而“玉瑛”则是用来形容冒襄的品德高尚,不会被污蔑所蒙蔽。这句诗表达了对冒襄的崇敬之情。
第四句“祲氛不陨秋霜烈,皓皓风期若可传。”说的是尽管国家形势严峻,但冒襄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这里的“祲氛”指的是国家面临的危机和困难,“秋霜烈”则是指冒着严寒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这句诗表达了对冒襄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冒襄的形象,表达了对冒襄品质的敬佩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