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住冰天与塞尘,无端缥渺忆千身。
深灯亭馆回初夜,细雨楼台湿暮春。
亦识肠回能害道,终怜泥塑似非人。
拈花解事成微笑,了了当前涕泪新。
无端
惯住冰天与塞尘,无端缥渺忆千身。
深灯亭馆回初夜,细雨楼台湿暮春。
亦识肠回能害道,终怜泥塑似非人。
拈花解事成微笑,了了当前涕泪新。
译文:
在寒冷而荒凉的天地和塞外的尘土中,我无端地回忆起许多往事。
在深蓝色的灯光下,回到那初见的夜晚;在绵绵的春雨中,湿润着那座楼台。
我也懂得了,那些情感的涌动伤害了我的道路,最终怜悯那些像泥塑一样的人。
当我理解了拈花一笑背后的智慧时,会露出满意的微笑;对于眼前的一切,我能清晰地感受并流泪。
注释:
-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理由。
- 惯住:习惯于。
- 缥渺:形容虚无缥缈,不具体。
- 深灯:指明亮的灯光。
- 亭馆:指亭台楼阁。
- 细雨:小雨或连绵不断的雨。
- 怜:怜悯。
- 拈花解事:比喻理解或领悟某种深奥的道理,如同拈起一朵花就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 微笑:一种温和而含蓄的微笑,表示对事物或情境的理解和欣赏。
- 了了:清楚明了、明白透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而荒凉的天地和塞外尘土中无端的思绪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深蓝灯光下的夜晚和细雨中的楼台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现实情感的反思。
诗中的“无端”一词,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他无法解释为何会产生这种无端的思绪,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迷茫和困惑使他感到无助和痛苦。
诗歌中的“深灯亭馆回初夜,细雨楼台湿暮春”等句子,则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深蓝色的灯光下,初见的夜晚显得宁静而美丽;细雨中的楼台,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朦胧而神秘。这些美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亦识肠回能害道,终怜泥塑似非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他认为,那些情感的波动可能伤害了他的道路;他也怜悯那些像泥塑一样的人,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心。
“拈花解事成微笑,了了当前涕泪新”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和成长。当他理解拈花一笑背后的智慧时,他会露出满意的微笑;而对于眼前的一切,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并流泪。这表明诗人经历了一个从迷茫到清晰的过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