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数梦行江潭,青峰转处逢精蓝。
洪涛撼壁石径冷,欲至未至心醰醰。
寺门碧云是常住,花木净好香微参。
天风铃语坐小阁,最爱倚槛松鬖鬖。
我生舍此无极乐,偶一味及中边甜。
前生杳冥孰真幻,人境仿佛惟焦岩。
江山信美惜蒙垢,渐化净域为尘函。
我亦流转昧初地,故乡渐远无归骖。
清空妙胜了无分,零丁惶恐差能谙。
山楼夜枕辘轳转,暗觉石级潮痕添。
【注释】
- 自题焦山画册:我曾在焦山上画下一本画册。
- 我昔数梦行江潭(江潭:指江中的沙洲,这里泛指江湖。):我曾数次在梦中走过江中的沙洲。
- 青峰转处逢精蓝:在青翠的山峰转角之处遇到一座清雅的寺院。
- 洪涛撼壁石径冷:(洪涛):巨大的水波,此处指大江大河。洪涛撼壁:指江流撞击着崖壁。石径冷:石铺成的小路因被江水冲刷而显得冷清。
- 欲至未至心醰醰:(欲:将要;醰醰:形容心情不平静、激动。): 想要到达但尚未能到达的地方,心中充满激动。
- 寺门碧云是常住(:指寺庙的大门前常常有云雾缭绕。)
- 花木净好香微参:花朵和树木都是洁净美好的,只是香气很淡。
- 天风铃语坐小阁:天空中的风声如同铃声一样响起,坐在阁楼上听风声。
- 最爱倚槛松鬖鬖:(:最喜爱靠着栏杆欣赏松柏苍劲挺拔的姿态。鬖鬖:形容松树的形态优美。)。
- 我生舍此无极乐(:我一生中舍弃了这个地方便没有了快乐。无:没有。)
- 偶一味及中边甜(:偶尔有一次尝到了某种境界,也就觉得十分甘美。中边甜:佛教禅宗用语,指一种达到解脱的境地的甜味。)
- 前生杳冥孰真幻(:前世的一切都是渺茫难明的,哪有什么真假可言呢?杳冥:渺茫,不可捉摸。孰:谁。)
- 人境仿佛惟焦岩。(人境:人世间。仿佛:似乎。惟:只有。)
- 江山信美惜蒙垢(:这美丽的江山却因为蒙上了污垢而被人们珍视。):
- 渐化净域为尘函(:渐渐地将净土转化为世俗的尘世之函)。
- 清空妙胜了无分(:清净的空间精妙绝伦,没有一丝一毫分别。):
- 零丁惶恐差能谙(:孤单单地惶恐不安,勉强能够理解一些。零丁:孤独的样子。差:勉强,差不多。能谙:能够了解。)
- 山楼夜枕辘轳转(:晚上躺在山楼上听着车轮滚动的声音转动。辘轳:古代用来提水的机械。),
- 暗觉石级潮痕添(:隐隐约约感觉到石阶上有潮水的痕迹增加。)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题焦山画册时所作,抒发了他对山水美景的无限眷恋之情。首联“我昔数梦行江潭,青峰转处逢精蓝”写自己曾多次梦见自己在江湖之中漫游,青翠的山峰在脚下旋转,转过一个弯后便是一座清幽的寺院。颔联“洪涛撼壁石径冷”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风景,大江大湖的浩荡气势震撼着悬崖峭壁,石阶上的路因被江水冲刷而成冷色调。颈联“寺门碧云是常住,花木净好香微参”则是诗人对寺院景色的细致刻画,大门前的云雾常年弥漫,花木都沐浴在清澈的阳光下,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尾联“天风铃语坐小阁,最爱倚槛松鬖鬖”,则表现了诗人在小阁楼上听到风铃叮当作响,最喜爱靠在栏杆旁欣赏那些苍劲挺拔的松树。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美好山水的深深眷恋之情。
此诗以记游的形式描写了江南名山焦山的风光之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点出主题,诗人多次梦境中游走于江湖之间,青翠山峰与清幽寺院交相辉映。颔联写景生动,洪涛撼动崖壁,石径显得冷清,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颈联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画面:寺庙门口常有云雾缭绕,花草草木都沐浴在清澈的阳光下。尾联则写出了诗人独自倚栏观赏松树的姿态,流露出对山水的深情厚意。全篇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美好山水的深深眷恋之情。首联点出主题,诗人多次梦境中游走于江湖之间,青翠山峰与清幽寺院交相辉映。颔联写景生动,洪涛撼动崖壁,石径显得冷清,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颈联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画面:寺庙门口常有云雾缭绕,花草草木都沐浴在清澈的阳光下。尾联则写出了诗人独自倚栏观赏松树的姿态,流露出对山水的深情厚意。全篇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