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斜倚山一角,势成注坡千丈落。
其下诸峰尽培塿,划开天镜天如削。
新霜点树叠云锦,绝顶僧巢飞鸟托。
大笔天然斧劈皴,沉吟欲画知无因。
安得清湘瞎尊者,山门来作鸣钟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阅读全诗,从多角度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和艺术手法等。本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注意结合注释和全诗的内容理解,注意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分析表达技巧及表达的情感。
“钟楼斜倚山一角,势成注坡千丈落。” 钟楼斜依着山峰的一个角,形成了陡峭如悬崖的陡壁。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登临钟楼所见之景,突出了钟楼险峻之势,为下文的写景做铺垫。
“其下诸峰尽培塿,划开天镜天如削。” 山下的群山峰峦连绵,宛如用培塿土垒成的屏障,把天空划成了一面明净如削的天镜。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象,突出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开阔胸怀。
“新霜点树叠云锦,绝顶僧巢飞鸟托。” 新降的寒霜点缀着树叶,如同层层叠叠的云锦;在绝顶之上,僧人搭建的茅舍犹如鸟儿的栖息之地。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笔天然斧劈皴,沉吟欲画知无因。” 这幅山水画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浑然天成的大手笔,就像斧头般劈开山峰形成的皴法。诗人沉思良久,想要画出这般美景却无法完成,因为美景已经跃然纸上,无需再作画。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安得清湘瞎尊者,山门来作鸣钟人。” 如果能够请到清湘的瞎尊者来,让他在山门旁敲钟传道就好了!这两句诗人以想象中的情景作为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于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为伴的渴望之情。
【答案】
译文:
钟楼斜依着山峰的一个角,形成了峭壁悬崖。山下的群山峰峦连绵,宛如用培塿土垒成的屏障,把天空划成了一面明净如削的天镜。新降的寒霜点缀着树叶,如同层层叠叠的云锦;在绝顶之上,僧人搭建的茅舍犹如鸟儿的栖息之地。这幅山水画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浑然天成的大手笔,就像斧头般劈开山峰形成的皴法。诗人沉思良久,想要画出这般美景却无法完成,因为美景已经跃然纸上,无需再作画。如果能够请到清湘的瞎尊者来,让他在山门旁敲钟传道就好了!
赏析:
首句写钟楼斜倚山一角,形象生动,勾勒出一幅雄伟的钟楼图。第二句写山下诸峰尽培塿,用“划开”一词形容山势陡峭,形象地写出钟楼所在的环境险峻。第三句写新霜点树,用“叠云锦”比喻新霜点在树枝上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秋天景色的特点。第四句写绝顶僧巢飞鸟托,把僧人比作飞鸟,把僧人栖身的地方比作鸟儿的窝,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第五六句写大笔天然斧劈皴,用“沉吟欲画知无因”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和对美景无法再现的无奈。最后两句借“安得清湘瞎尊者”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