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非故春,夜曙非昨晨。
水流无回波,落叶不及根。
但有孝子传,曾无颂慈亲。
亲慈为固然,子孝为凤麟。
生养只半菽,死祭列八珍。
人事每颠倒,岂属伤哉贫。
始知天壤间,有恩无报恩。
自称报恩者,斯人真妄人。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1句:岁除非故春,夜曙非昨晨。
- 解释与注释:
- “岁”指的是岁月或时间。
- “非”表示不是。
- “故春”意味着过去的春天。
- “夜曙”指夜晚的黎明时分。
- “非昨晨”即不是昨天早晨。
- 整体含义:岁月中,过去的春天不再回来,而夜晚的黎明也不再是昨夜的晨光。
第2句:水流无回波,落叶不及根。
- 解释与注释:
- “水流无回波”比喻事物没有回到原点。
- “落叶不及根”意味着落叶最终落回树根。
- 整句寓意事物发展的轨迹是单向的,无法返回起点。
第3句:但有孝子传,曾无颂慈亲。
- 解释与注释:
- “但有孝子传”强调孝道的传播。
- “曾无颂慈亲”意指过去对慈爱父母的颂扬从未存在过。
- 整句表达了尽管有孝顺的子女,但历史上对父母无私爱的赞美却未曾出现。
第4句:亲慈为固然,子孝为凤麟。
- 解释与注释:
- “亲慈”代表父母的慈爱。
- “子孝”是指子女的孝顺。
- “凤麟”象征高贵和吉祥。
- 整句指出,父母的慈爱是自然之理,而子女的孝顺则如同凤凰和麒麟般珍贵。
第5句:生养只半菽,死祭列八珍。
- 解释与注释:
- “生养只半菽”比喻生活的简朴和生命的脆弱。
- “死祭列八珍”形容对死者的隆重葬礼和丰富的陪葬品。
- 整句反映了人对于生与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第6句:人事每颠倒,岂属伤哉贫。
- 解释与注释:
- “人事每颠倒”意味着世事常常颠倒错乱。
- “岂属伤哉贫”暗示贫穷并不会让人感到痛苦。
- 整句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贫困生活态度的一种超脱。
第7句:始知天壤间,有恩无报恩。
- 解释与注释:
- “始知”表示通过经历或认识而得知。
- “天壤间”指天地之间。
- “有恩无报恩”意味着有些人对别人的恩惠没有回报。
- 整句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在得到他人的恩惠时往往未能做出相应的回报。
第8句:自称报恩者,斯人真妄人。
- 解释与注释:
- “自称报恩者”指的是那些自称要报答恩情的人。
- “斯人真妄人”中的“斯”代指前一句中提到的人。
- 整句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自诩要报答恩情的人的批评,认为这样的人实际上并不真诚,而是虚伪之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恩情回报的观察与思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实面貌,以及对那些表面表达感恩之情实则不真诚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诗意深刻而不枯燥,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