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对梧桐小窗下,亭亭两树凌高檐。
浓阴张夏已成就,飘阶黄叶纷遪𧽼。
我来此世竟何益,悠忽待死犹未甘。
夜梦常在帝左右,荒远纣绝谁能探。
醒来凄酸馀惝恍,孰可与语舌若钳。
万回神足殊可羡,犍连废体佛莫参。
孤注一掷铸大错,逝者地下应怀惭。
朝看暮唏愧此树,弥天孤愤何由芟。

梧叶满阶慨然有作

坐对梧桐小窗下,亭亭两树凌高檐。

浓阴张夏已成就,飘阶黄叶纷遪𧽼。

我来此世竟何益,悠忽待死犹未甘。

夜梦常在帝左右,荒远纣绝谁能探。

醒来凄酸馀惝恍,孰可与语舌若钳。

万回神足殊可羡,犍连废体佛莫参。

孤注一掷铸大错,逝者地下应怀惭。

朝看暮唏愧此树,弥天孤愤何由芟。

注释:

①梧叶满阶:形容秋天的梧叶飘落满地,景象凄凉。

②坐对:坐着面对。

③小窗:指小窗户。

④亭亭:高耸的样子。

⑤高檐:指高大的屋檐。

⑥张夏:指夏天张开的树叶。

⑦飘阶:形容飘落的落叶。

⑧我:这里指自己。

⑨帝左、右:指帝王的身边。

⑩荒远:遥远偏僻的地方。

⑪谁:指谁能够。

⑫昧:不明白。

⑬惝恍:模糊不清。

⑭孰可与语:谁能和我说。

⑮舌若钳:像钳子一样的舌头。

⑯万回:形容很多回。

⑰犍(qiān)连:梵文,意为“不清净”。即犍闼罗,梵语Khanda,意为“无量寿”,为阿修罗名。

⑱弥天孤愤:指无尽的愤怒。

⑲弥天:形容范围很广,无边无际。

⑳何由:如何能。

赏析:

《梧叶》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秋夜梧桐叶的飘零,以景寓情,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

首联“坐对梧桐小窗下,亭亭两树凌高檐”描写了作者坐在窗前的小桌旁,看着梧桐树在高高的屋檐下生长的情景。这里的“坐对”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静谧而深沉的;“亭亭两树”则描绘了梧桐树挺拔的身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颔联“浓阴张夏已成就,飘阶黄叶纷遪𧽼”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秋日里的景色。这里的“浓阴”、“飘阶”、“黄叶”都是秋天的特点,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颈联“我来此世竟何益,悠忽待死犹未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他认为自己的生命就像这飘落的黄叶一样,虽然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但却没有任何意义;而当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却仍然无法安心离去。这种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尾联“夜梦常在帝左右,荒远纣绝谁能探”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感慨。他梦见自己在帝王的身边,但对于那些遥远的历史却无法了解得清清楚楚。这种对于历史的迷茫感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