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绿初成,提筐陌上行。
东风初过去,一片剪刀声。
【注释】
采:采摘;桑:桑树;叶:叶子;绿初成:刚长出来;提筐陌上(指在乡间小路)行:走;陌,田间小路;风:风向;过:吹过时。
一片剪刀声:形容剪刀剪桑叶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诗,描绘了采桑女们劳作时的情景。首句写桑叶刚刚长出,次句写她们提着篮子,一边走一边采。“东风初过去”,是说春风刚刚吹过后,第三句写她们用剪刀割下桑叶,发出一阵阵剪刀声。全诗语言朴实自然,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妇女春日里劳动的场面。
桑叶绿初成,提筐陌上行。
东风初过去,一片剪刀声。
【注释】
采:采摘;桑:桑树;叶:叶子;绿初成:刚长出来;提筐陌上(指在乡间小路)行:走;陌,田间小路;风:风向;过:吹过时。
一片剪刀声:形容剪刀剪桑叶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诗,描绘了采桑女们劳作时的情景。首句写桑叶刚刚长出,次句写她们提着篮子,一边走一边采。“东风初过去”,是说春风刚刚吹过后,第三句写她们用剪刀割下桑叶,发出一阵阵剪刀声。全诗语言朴实自然,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妇女春日里劳动的场面。
这首诗的意境是春天的寒冷和孤独,诗人通过描绘春寒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 "寒气朝犹逗,湘帘未卷时。" 描述了早晨的寒冷和还未卷起的湘帘,暗示了春天的来临还不确定。"寒气朝犹逗" 可以理解为早晨的寒意依然存在,而"湘帘未卷时" 则表明春天尚未到来。 "重寻前夜梦,新写早春诗。" 描述了诗人在等待春天的到来,试图在梦境中找到春天的踪迹,同时也在新诗中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的设题角度有:手法、风格、语言等,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如“信”,实在。“轻似剪”是说春风的力度。“擘”,把。“长堤”,堤岸。赏析时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要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效果如何。 “篷窗徙倚夕阳时,到处桃开三两枝。”诗人在船上,望着天边的夕阳,心情十分愉悦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轻舟共赏好湖光,远见朱桥曲曲藏。 - “轻舟”指小船,“共赏好湖光”表示大家一同享受西湖美丽的风景。"朱桥"指的是红漆栏杆的桥梁,象征着美景中的点缀。“曲曲藏”暗示着桥梁在远处显得弯弯曲曲,像是隐藏着什么秘密。 2. 忽听钟声刚报晚,碧山如画对斜阳。 - “钟声刚报晚”描绘了傍晚时分,寺庙里传来的钟声,通常用于报时和提醒人们注意时间的流逝
“画阁隐斜晖,雕梁燕未归”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傍晚景象,画阁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幽静而美丽,雕梁上的燕子还未归来。这两句通过对环境和主体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稍带寂寞的氛围。 接下来是诗句“新雏方待乳,何忍下帘帏”,这里用“新雏”形象地描绘了刚出生的小燕子,它们正等待着母亲的乳汁喂养。然而,作为屋主的你,不忍心放下窗帘去迎接这些新生的生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小燕子的依赖和屋主的不忍
【注释】 映树残阳:夕阳斜照在树上。 炊烟起处: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是水乡人家的村庄。 呕哑:象声词,形容船桨划水的声音。兰橹: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船桨。 惊动溪鱼:惊动了溪中游动的鱼儿。 乱跳珠:形容鱼儿跳跃时溅起的水珠像珍珠般密集。 【赏析】 《野望》是王维的作品名,全诗共四句。第一句“映树残阳淡欲无”,写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稀疏的树林上,色彩显得十分淡雅而几乎看不见了
【注释】 别后寄外:离别之后寄给远方。 话别迟迟:话别拖延了很久。 执别难(zhí bié nán):握着别人手,难于分离。 征车偏促夕阳残:出征的车偏赶在夕阳西下时。 临歧不敢轻垂泪:到了岔路口不敢轻易流泪。 灯窗:指室内的灯光。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与妻子别离的情景的。 首句“别后寄外”,即说夫妻分别以后,将书信寄往远方。次句“话别迟迟”,即说与妻子话别拖延了很久。三、四两句
注释: 月光如水般洒满楼台,风动时盆中的荷花悄悄开放。 引来了四处飞散的萤火虫,它们在空中飘来飘去。 到了夜晚,萤火虫依然飞到窗前。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月光、风动、流萤等自然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夜晚氛围。 首句“月光如水浸楼台”,以水的意象形容月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夜晚氛围。接着,“风动盆荷暗里开”一句,通过风动荷花的动态画面
注释:闺中的人们已经深夜,何处箫声和管乐声混杂在一起。半轮残月映在窗户上,清冷明亮,让人无法入睡,照出人的离愁别恨,分外明显。 赏析: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收结,通过描绘夜晚的静寂、箫声、管乐声、残月等景象,表达了闺中人因思念而失眠的痛苦心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借代等,使得诗歌形式工整,音韵和谐。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八月——农历八月,即秋季。 鸿雁——大雁,因秋高气爽时南飞的大雁常成为候鸟,故称之。古人常用雁来比喻书信。 稿砧(zhēn)——古代的一种石制的乐器,形似砧板,用两块石头合抱在一起敲击,用以捣衣。 别久——离别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有书回——指有书信寄回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深秋时节的农村生活画面。诗中的“鸿雁”,是诗人在秋天里看到的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候鸟
月夜 月照窗前夜转明,闺中静听已三更。 瑶台应更凉如水,花影移阶辨未清。 译文: 月光照射在窗户前夜晚变得更加明亮,我独自坐在闺房中倾听着已经过了很久。 瑶台应该更加凉爽如同水一般,花的影子在台阶上移动分辨不清。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赏析: 《月夜》是一首充满深情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注释 楼:指高高的房屋。 几声:几次。 团扇:圆形的扇子。 风暑气微:夏天的微风带着清凉的气息。 得意:得意忘形,忘记了本来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 忘机:忘记机巧(即心计、计谋),指天真烂漫,不加掩饰。 小蝶:蝴蝶。 缸栽旧藕花增艳:用旧荷花缸里的藕种在水里,荷花盛开后更加艳丽。 檐覆修梧叶正肥:“修”是“长”的意思,梧桐树叶茂密。 月临扉:月光照射在窗前。 赏析
送外赴金陵 一窗灯火夜缠绵,手叠行装欲废眠。 寒暖无常宜自重,文章有价在争先。 明知此别无多日,正恐迟归已近年。 却喜高堂犹健饭,放怀南下莫流连。 注释: 1. 一窗灯火夜缠绵:夜晚,家中的灯光依然温暖明亮,让人感到温馨和不舍。 2. 手叠行装欲废眠:整理行李时,心情复杂,难以入睡。 3. 寒暖无常宜自重:天气变化无常,提醒自己要注意保暖,保持健康。 4. 文章有价在争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题目为《病中忆外》。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 平安例报寄征邮,病掩深闺独自愁。 - 注释:平安的定期报告被寄给了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征邮),但因为生病,我躲在深深的闺房内感到孤独并忧愁。 - 赏析:首句通过“平安例报”暗示了与远人的通信往来,而接下来却以“病掩深闺”作转折,表达了自己因病独守空房、无法与亲人交流的无奈与寂寞。 第2句: 为检药方时强坐
“画阁隐斜晖,雕梁燕未归”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傍晚景象,画阁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幽静而美丽,雕梁上的燕子还未归来。这两句通过对环境和主体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稍带寂寞的氛围。 接下来是诗句“新雏方待乳,何忍下帘帏”,这里用“新雏”形象地描绘了刚出生的小燕子,它们正等待着母亲的乳汁喂养。然而,作为屋主的你,不忍心放下窗帘去迎接这些新生的生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小燕子的依赖和屋主的不忍
【注释】 八月——农历八月,即秋季。 鸿雁——大雁,因秋高气爽时南飞的大雁常成为候鸟,故称之。古人常用雁来比喻书信。 稿砧(zhēn)——古代的一种石制的乐器,形似砧板,用两块石头合抱在一起敲击,用以捣衣。 别久——离别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有书回——指有书信寄回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深秋时节的农村生活画面。诗中的“鸿雁”,是诗人在秋天里看到的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候鸟
秋雨 水滴阶生响,风吹叶有声。 梧桐深院里,终夜不胜情。 注释: 秋雨: 秋天的雨 水滴阶生响: 雨水落在台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风吹叶有声: 风吹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梧桐深院里: 庭院深深,种植着梧桐树 终夜不胜情: 整晚都睡不着觉,无法抑制对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雨的诗,通过对秋雨、梧桐和夜晚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