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窗徙倚夕阳时,到处桃开三两枝。
信有春风轻似剪,长堤翠擘柳千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的设题角度有:手法、风格、语言等,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如“信”,实在。“轻似剪”是说春风的力度。“擘”,把。“长堤”,堤岸。赏析时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要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效果如何。
“篷窗徙倚夕阳时,到处桃开三两枝。”诗人在船上,望着天边的夕阳,心情十分愉悦。这两句诗写诗人看到夕阳西下,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探春,但还没有找到赏花的地方,于是只好在船上徒然地徘徊。这里用了一个“徙”字,表明了诗人在船中无所事事,无聊而寂寞,徒然地徘徊着。“到处”二字写出了诗人游历的范围之广。“桃开三两枝”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景色之美好,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信有春风轻似剪,长堤翠擘柳千丝。”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景色。“信有”二字,表明了这是诗人亲眼所见,并非杜撰,所以更加显得可信。“轻似剪”是说春风的力度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翠擘柳千丝”是说柳树枝条细长如丝,仿佛用碧绿的丝线一样被风吹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柳叶随风飘动的样子。“长堤”指长堤上的垂柳。“翠擘”形容柳色鲜绿如碧玉,比喻成“碧玉”突出柳色的鲜艳;“千丝”即指柳枝,用“千丝”来形容柳枝之多,可见其浓密,也表现了春天的繁盛景象。
【答案】
译文:
篷窗徙倚夕阳时,到处桃花初开两三枝。信风轻轻如剪刀裁裁,长堤上柳树万千条翠丝。
注释:
徙倚:徒然地徘徊。
信:实在。
轻似剪:春风的力度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擘:把。柳丝多如千条碧玉丝。
赏析:
首联“篷窗徙倚夕阳时,到处桃开三两枝”,点明时间与地点,以“蓬窗”“徙倚”两个细节刻画出诗人在舟中的悠闲惬意。“徒倚”二字,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情绪。“到处”一词,说明诗人游览的范围很广。诗人由“处处”到“到处”再到“处处”,层层铺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桃开三两枝”一句,既是实景,又是虚景,因为“三两枝”并不是真的树上有这三二个桃花,而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也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一联不仅写景,更是抒情。诗人借“处处桃开”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信有春风轻似剪”,这句是说春风的力度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种细微的春风却能吹开桃花,使万物复苏。这里的春风不是指自然界的东风,而是暗指南宋朝廷的和风。“轻似剪”三字极言春风之微,而这种微风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足以吹开桃花,使之盛开,足见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热爱之情。“长堤翠擘柳千丝”,写垂柳之美。“翠”字用得好,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同时也写出了垂柳的枝条纤细柔长。“擘”字用得很形象,将千丝万缕般的柳条比作碧玉般的东西被春风折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条的柔美与娇嫩。“长堤”,指的是河岸或堤岸。在这里,诗人通过“长堤”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希望像垂柳那样,在仕途上不断攀升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