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栏斜倚面长空,贝阙蛟宫俯瞰中。
浩淼何年支楚尾,乾坤有地冠江东。
渔歌远近归南浦,雁侣萧条响北风。
最是开怀吟啸处,一身高并五峰雄。
【注释】
登望湖亭书怀:登高望湖亭而抒发自己的情怀。
石栏斜倚面长空,贝阙蛟宫俯瞰中:站在望湖亭的石栏旁边,面朝着广阔的天空,可以俯瞰到贝阙(传说中的神宫)和蛟宫(传说中的龙宫)。
浩淼何年支楚尾,乾坤有地冠江东:浩渺无边的水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是楚国的边界了;天地间有这样宽广的一片地方,它的位置在江东,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
渔歌远近归南浦,雁侣萧条响北风:远处传来渔夫的歌声,是他们划着船儿回到南浦(地名),大雁成队飞翔,它们发出的叫声,在北风中回荡。
最是开怀吟啸处,一身高并五峰雄:最令人感到心情舒畅的地方,是站在高处,对着五峰发出豪放的吟唱。
【赏析】
《登望湖亭书怀》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登临望湖亭时,即兴挥毫,写下这首抒怀之作。全诗写景抒情,意境开阔,气势磅礴,笔力雄健。
“石栏斜倚面长空,贝阙蛟宫俯瞰中。”诗人登上高楼远望,只见那巍峨壮观的石栏斜靠着,仿佛要倚靠到天边去一样,眼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无比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诗人站在望湖亭的石栏旁边,面朝着广阔无垠的天空,可以俯瞰到贝阙(传说中的神宫)和蛟宫(传说中的龙宫)。诗人站在望湖亭的石栏旁边,面朝着广阔无垠的天空,可以俯瞰到贝阙(传说中的神宫)和蛟宫(传说中的龙宫)。
“浩淼何年支楚尾,乾坤有地冠江东。”诗人眺望着茫茫的水天一色之境,感叹这浩瀚的水波已经不知有多少年了,它一直延伸到楚国的边境。在这辽阔的地域上,有着如此壮丽的景象,真是天地间无与伦比的胜地!诗人眺望着茫茫的水天一色之境,感叹这浩瀚的水波已经不知有多少年了,它一直延伸到楚国的边境。在这辽阔的地域上,有着如此壮丽的景象,真是天地间无与伦比的胜地!
“渔歌远近归南浦,雁侣萧条响北风。”诗人放眼望去,看到渔船上的渔民唱着悠扬的歌谣,缓缓地驶向南方的港口。一群大雁在北方的天空中排成了一字形,它们的叫声在北风中回荡。
“最是开怀吟啸处,一身高并五峰雄。”诗人来到这片风景如画的地方,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豪情壮志的吟唱。在这高耸入云的山峰之间,五峰耸立,气势雄浑。站在高处,对着五峰发出豪放的吟唱。
整首诗通过对望湖亭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壮美而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