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风回雪掩晴沙,寒拥西山处士家。
前路曦微消不尽,有人踏去问梅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诗句内容理解诗歌大意,然后分析其思想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手法,最后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本诗首句中的“掩晴沙”点出山色之幽静,“拥西山”写出山势之巍峨。次句以“处士家”点明地点,并写出了山居的清静;“寒拥”一词写出西山冬日景色之凄清。三、四两句中,前路曦微消不尽,有人踏去问梅花是写诗人在山中行路艰难,但依然要前进,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的精神。
【答案】
译文:
西风吹过飘起雪花,掩映着山间小路的雪白。寒冷包围着西山上那隐逸之士的家园。
晨曦已开始消退,我仍然前行不止。有人在山中问道:“这里的梅花可曾开放?”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深秋的山径上行走的情景。开头两句用风、雪、晴沙等景物渲染了深秋时节山野的萧瑟气氛,为后文登山的艰危作铺垫。“拥西山”三字写出西山冬景的清冷。三、四两句则由远而近地描绘了诗人攀登西山途中的景象:前路虽已曙光初照,但仍难驱尽山间的夜色;而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却有人仍在向前行进。这两句看似寻常的叙述,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它既表明诗人尽管山路艰险,仍决心登顶赏雪,更表现了诗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意志。
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而又错落有致。首句写远景,次句写近景,三、四两句又回到远景。虽然层次分明,但并无呆板之感。这种巧妙的变化使整首诗浑然一体,显得自然流畅。
这首诗意境清新,风格质朴。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