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潜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罗山柴桥老尼歌》。诗中描述了一位老尼姑的生平和遭遇,以及她的坚韧和勇气。 首句“肩舆偶憩柴桥旁,茅庵老尼面槁黄。”描绘了老尼姑在柴桥旁边休息的场景,她的面容憔悴、发黄。这里的“肩舆”是指轿子,“茅庵”是草屋,“面槁黄”形容了她年岁已高,生活艰苦。 第二句“头垂齿豁手摇杖,延客举止殊安详。”描写了老尼姑的行为举止,她低头、咬紧牙关、用手杖支撑着身体
【注释】 塔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是嵩山的支脉。筇枝:筇竹制作的手杖。筇(qiong)是一种竹子。朝暾(tūn):初升的太阳。陟巘(yǎn):登山。四、五重:指山路有四五道弯曲。一径万绿繁:一条小路上长满了万绿丛生的景象。曲涧:曲折的山涧。琮琤(cōngchēng):玉声,形容泉水清脆悦耳。云根:云雾缭绕的地方。阳坡:山的南坡。古寺:古代寺庙。唐梅:唐代所种梅花。风磴(dèng):指石阶
诗句输出:晨出上东门,迤逦来峡口。 译文:清晨,我走出东门,一路迤逦来到峡口。两山夹峙,人站在高处就感觉像被戟手一样高。一道关隘坐落在峡谷中间,密树蔽日,幽暗深邃。所以,吴朱桓能够伏击敌军,歼灭敌人,是因为他有地利之便,有险可守。明末盗贼如毛,人们垂头丧气,四处流散。 注释:晨出上东门:清晨,我走出东门。迤逦:一路迤逦,形容道路曲折延伸。峡口:指峡谷入口处。两山夹人高:两山从两边夹着你
【注释】 重昭王仲扶:即张九龄(708年—778年),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唐朝开元名相,迁相州长史。 龙眠:指江西庐山。 黯河梁:暗指送别。 黔中瘴:指贵州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 九载:九年。 夭桃:早开的桃花。 森森:形容树木茂密。 【译文】 龙眠山上柳色黯淡映照着离别时的情景,烟雾弥漫着,贵州潮湿的气候让人的头发都变得苍白了。 与你分别已经九年,我仍然像你一样怀念他
即席送藻如南海,柷如西江之役 蚩尤旧向珠江出,旬始曾经玉枕横。 两地故人新建节,二难远道各寻盟。 吾侪须裕匡时略,此去羞为乞米行。 击汰扬舲风雪里,可堪中泽断鸿声。 注释: 1. 即席送藻如南海:在宴会上送别张藻(字藻如)如同送至南海(古代对南方的称呼)一般。 2. 蚩尤旧向珠江出:指历史上的蚩尤曾沿着珠江出江。 3. 旬始曾经玉枕横:意思是说只有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到从玉枕山流下来的河水
【注】 1.质宜之:诗人的朋友。 2.钟离:地名,在今安徽凤阳。 3.瘤斋:作者的书房。 4.联辔(pèi):并马而行。 5.南淮: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6.濠水:即濠梁,位于钟离县东南,是古代著名的钓鱼之地。 7.洞庭春:指春天洞庭湖的景象。 8.家书:家信。漏处:指漏壶。古人以水计时,漏壶中的水从上到下依次填满四个容器,每过一小时,水就会漏完一次,故称“漏”。 9.君知补:你要知道补充。 10
肩舆偶憩柴桥旁,茅庵老尼面槁黄。头垂齿豁手摇杖,延客举止殊安详。 问渠合是良家子,塞默久之纷涕泗。君不尼询尼不言,知君欲识沧桑事。 尼生神宗最末年,阿舅总戎威北边。夫婿翩翩美冠玉,雄才逸藻挥云烟。 犹记于归百两时,烛花溢路照旌旗。甲第连衢田越境,家僮三百供指颐。 尔时邑号繁华窟,桥下千艘联万筏。翠幰金鞍涨昼尘,娇丝脆竹嘈宵月。 一朝旬始莽纵横,治世王与紫薇星。衔枚夜半登陴再,火光烛天血刃腥。
晨出上东门,迤逦来峡口。 两山夹人高,到此如戟手。 一关当其中,密树光冥黝。 所以吴朱桓,伏师歼魏丑。 地利无古今,有险在能守。 明末盗如毛,垂橐肆流走
匝岁瘤斋入梦频,未能联辔想音尘。 陆云东岳难为弟,应玚南淮幸有人。 此去观鱼濠水上,定同浮白洞庭春。 家书漏处君知补,絮语连宵嚼五辛
龙眠柳色黯河梁,烟瘴黔中点鬓霜。 九载各怜犹故我,一尊相对且他乡。 夭桃艳艳春风静,古柏森森白昼长。 执手早愁分手易,窗前飞絮又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