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道中

晨出上东门,迤逦来峡口。
两山夹人高,到此如戟手。
一关当其中,密树光冥黝。
所以吴朱桓,伏师歼魏丑。
地利无古今,有险在能守。
明末盗如毛,垂橐肆流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峡口道中》是清代诗人马潜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峡口道中》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述了诗人晨出上东门,经过曲折的山间小道,来到了一个名为峡口的地方。这里的两山高耸入云,仿佛是守卫者一般,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2. 作者介绍:马潜,字仲昭,桐城人,是一位有成就的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宕渠丛稿》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3. 诗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初,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盗贼横行,诗人通过写景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与忧虑。
  4. 艺术特色:在这首作品中,马潜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到此如戟手”形容山势的险要,使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兵器,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同时,“所以吴朱桓,伏师歼魏丑”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联想和反思,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
  5. 主题思想:此诗不仅是一幅描绘自然美景的画卷,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篇。它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的深刻思考。这种深刻的主题思想使得《峡口道中》不仅停留在表面的景物描写,而是上升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次探讨。
  6. 影响及评价:马潜的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被后人广泛传颂。在文学史上,它不仅作为一首独立的文学作品而受到重视,也常常被视为研究清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参考。

《峡口道中》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