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偶憩柴桥旁,茅庵老尼面槁黄。头垂齿豁手摇杖,延客举止殊安详。
问渠合是良家子,塞默久之纷涕泗。君不尼询尼不言,知君欲识沧桑事。
尼生神宗最末年,阿舅总戎威北边。夫婿翩翩美冠玉,雄才逸藻挥云烟。
犹记于归百两时,烛花溢路照旌旗。甲第连衢田越境,家僮三百供指颐。
尔时邑号繁华窟,桥下千艘联万筏。翠幰金鞍涨昼尘,娇丝脆竹嘈宵月。
一朝旬始莽纵横,治世王与紫薇星。衔枚夜半登陴再,火光烛天血刃腥。
吁嗟乎狂贼凶残越千古,君若闻之泪如雨。老瘠鲜烹解甲羹,小儿脔贮登鞍脯。
可怜尼臂断霜锋,匍匐深藏白骨丛。偶然不死彼苍酷,家破夫亡一梦中。
迄今八十人谁识,寒无结鹑饥无食。菀枯不敢忆从前,卅年老泪对君栻。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罗山柴桥老尼歌》。诗中描述了一位老尼姑的生平和遭遇,以及她的坚韧和勇气。

首句“肩舆偶憩柴桥旁,茅庵老尼面槁黄。”描绘了老尼姑在柴桥旁边休息的场景,她的面容憔悴、发黄。这里的“肩舆”是指轿子,“茅庵”是草屋,“面槁黄”形容了她年岁已高,生活艰苦。

第二句“头垂齿豁手摇杖,延客举止殊安详。”描写了老尼姑的行为举止,她低头、咬紧牙关、用手杖支撑着身体,但仍然保持着优雅的态度。这里“延客”指的是招待客人,“殊安详”表达了她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镇定的能力。

第三句“问渠合是良家子,塞默久之纷涕泗。”提出了一个疑问,询问这位老尼姑是否出身于贵族之家。这里的“塞默”可能是指沉默不语,“纷涕泗”则形容老尼姑因为悲伤而流泪。这句话透露出老尼姑曾经有过辉煌的生活,但现在却遭受了命运的打击。

第四句“君不尼询尼不言,知君欲识沧桑事。”表达了对老尼姑的尊重,她不愿意谈论自己的过去,但诗人知道她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这里的“沧桑事”指的是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这句话反映了老尼姑对于历史的理解和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尼生神宗最末年,阿舅总戎威北边。”讲述了老尼姑出生的时代背景,她生活在神宗末年,她的舅舅是一位将军,他在北方有很高的威望。这里的“神宗”指的是宋徽宗赵佶,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神宗时代”。

第六句“夫婿翩翩美冠玉,雄才逸藻挥云烟。”描述了老尼姑的家庭背景,她有一个才华横溢的丈夫,他的外貌和才华都如同云烟般出众。这里的“夫婿”可能是指妻子的丈夫,“翩翩美冠玉”形容了他的英俊和才华。

第八句“犹记于归百两时,烛花溢路照旌旗。”回忆了她回到家乡的情景,当时的喜庆氛围可以用蜡烛的火光来形容。这里的“百两”可能是指百两重的礼金或者财富,“烛花溢路照旌旗”描绘了喜庆的气氛和热闹的场景。

第十句“甲第连衢田越境,家僮三百供指颐。”描述了老尼姑家的豪华和富裕,他们的豪宅连成一体,土地延伸到边境,家中有三百个仆人侍候着主人。这里的“甲第连衢”指的是高大的宅院,“田越境”表示土地辽阔。

第十二句“尔时邑号繁华窟,桥下千艘联万筏。”回顾了当时地区的繁荣景象,桥梁下停满了船只,形成了壮观的景象。这里的“繁华窟”可能是指繁华的商业中心。

第十四句“翠幰金鞍涨昼尘,娇丝脆竹嘈宵月。”描绘了夜晚的宁静美景,华丽的车驾和马鞍上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而月光下的娇柔丝竹声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翠幰”是指装饰着绿色帷幔的车驾,“金鞍”是镶嵌着金色鞍具的马匹。

第十六句“一朝旬始莽纵横,治世王与紫薇星。”突然之间,朝廷发生了政变,治理天下的帝王变成了平民百姓。这里的“紫薇星”可能是指紫薇星宿,古人认为它象征帝王之星。

第十八句“衔枚夜半登陴再,火光烛天血刃腥。”描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士兵们在黑夜中登上城墙,火光映照着天空,血腥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这里的“衔枚”是一种口令,表示悄无声息地行军;“登陴”是古代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用城墙上的垛子来防御敌人;“火烛天”形容火光照亮了整个天空;“血刃腥”则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场面。

最后两句“吁嗟乎狂贼凶残越千古,君若闻之泪如雨。”感叹那些疯狂的贼寇已经横行了千古,如果听到他们的故事,恐怕会让人泪流满面。这里的“狂贼凶残”形容那些贼寇的凶狠残暴;“君若闻之”假设如果别人听到这个故事,可能会感到悲痛;“泪如雨”则形象地表达了悲痛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老尼姑一生的描述,展现了她的坚韧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诗中的关键词“罗山”、“柴桥”、“茅庵”、“霜锋”、“白骨丛”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它们分别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背景、地点和主题。通过这些关键词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将故事的背景、情感和主题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