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别有径,开凿自何年。
四面松云岭,一村烟水田。
品茶尝谷雨,烹笋挹溪泉。
到处苔茵绿,趺跏听杜鹃。
《过三静庵》
穷山别有径,开凿自何年。
四面松云岭,一村烟水田。
品茶尝谷雨,烹笋挹溪泉。
到处苔茵绿,趺跏听杜鹃。
译文:
在这座山里,别有一番景致,它是如何被开辟出来的呢?四周环绕着苍翠的松树和云雾缭绕的山峰,村庄坐落在一片烟雾缭绕的水田之中。我在这里品尝着茶,享受着春天的甘霖;煮着笋,汲取着溪边的清泉。到处都是青苔覆盖的地面,我盘膝而坐,倾听着杜鹃鸟的啼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区的小村落,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得以一睹这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首句“穷山别有径,开凿自何年”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山独特风景的赞赏。诗人用“别有径”形容这座山的自然风貌与众不同,引人入胜。同时,他通过询问“开凿自何年”来探究这些自然美景的由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四面松云岭,一村烟水田”进一步展现了村落周围的自然景观。诗人用“四面”来描述周围环境,突出了山的环抱感。接着,他描述了村落所处的位置——一个被松树和云雾围绕的山峰下,以及一片烟雾缭绕的水田,这些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宁静。
第三四句中,“品茶尝谷雨”,“烹笋挹溪泉”,诗人不仅品味着茶香和笋味,还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这里的“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而“烹笋挹溪泉”则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重视。
最后两句“到处苔茵绿,趺跏听杜鹃”,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诗人漫步在绿意盎然的苔藓之上,耳边传来杜鹃鸟的歌声。这里的“趺跏”是一种佛教修行的姿势,表示冥想或修行的状态。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这首诗通过对山村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以诗意的语言赞美了这片土地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