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沉晚照,半醉别田家。
度岭逢微雨,沿溪落野花。
鸟声林际噪,烟影屋边斜。
渐有丰年望,新秧处处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具体分析,从意象的选取、情感的抒发、表现手法的运用等多个角度来考虑。

“山云沉晚照,半醉别田家”:傍晚时分,山间云雾笼罩着落日余晖,诗人在醉酒中告别了田家。暮色渐浓,诗人的心情也渐趋沉重,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写离别的哀伤,而是通过“暮归”这一动作,将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

“度岭逢微雨,沿溪落野花”。诗人继续前行,在渡过山岭的时候遇到了微雨,顺着溪流走下,看到沿途有许多野花。“遇”字写出了诗人与风雨的不期而遇;而“落”字则写出了诗人与野花的亲密接触。这两句诗既点出了时间地点,又写出了自然景色,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所见所闻。

“鸟声林际噪,烟影屋边斜”。诗人在树林中听到了鸟儿叫声,在屋檐边看到了斜斜的烟雾。这两句诗通过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渐有丰年望,新秧处处蛙”。诗人在想象丰收的场景,心中充满希望。他期待着丰收的到来,而新稻田里到处都是青蛙的叫声。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又增添了诗作的趣味性。

【答案】

译文:

山云笼罩着落日余晖,我在醉酒中告别了田家。

渡过山岭时遭遇到细雨,沿着溪流向下看到沿途有许多野花。

树林中鸟儿叫声嘈杂,屋檐边烟雾缭绕斜斜地飘。

渐渐地有了丰收的希望,新稻田里到处是蛙叫。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叙作者在暮色降临时的归途所见景色及心绪。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清新淡远。

首联“山云沉晚照,半醉别田家”,用“暮归”二字为全篇定下基调。黄昏之时,作者正沉醉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天色阴沉下来,只见远处山峦上的云朵像被晚霞映得发红似的,慢慢地下沉,最后终于被晚霞完全覆盖住了。此时,作者已经喝得半醉半醒,只好告别田家。此句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而且还暗含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感受,即对家乡的思念与留恋。

颔联“度岭逢微雨,沿溪落野花”,进一步描写作者在暮色中的归途所见景色。“微雨”一词暗示了当时天色之阴沉,而“逢”字则表明了作者正是在这微雨中行走。沿着溪流走下,看到沿途有许多野花,这些野花在微雨中显得更加鲜艳动人,给作者带来一种愉悦的感觉。此联以景写情,通过描写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颈联“鸟声林际噪,烟影屋边斜”,描绘了作者在树林中小道上听到鸟鸣和看到炊烟的情景。树林中鸟儿叫声嘈杂,屋檐边烟雾缭绕斜斜地飘,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此联进一步渲染了作者归途中的美好氛围,为下文蓄势待发。

尾联“渐有丰年望,新秧处处蛙”,表达了作者对于丰收的憧憬。他期待着丰收的到来,而新稻田里到处都是青蛙的叫声,预示着丰收的喜悦和喜悦的心情。此联以景结情,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朴素,清新淡远。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美好,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此外,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