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眺望罢,缓步到柴扉。
石路缘溪岸,茅亭带夕晖。
桥危人怯度,林静鸟争飞。
乘兴忘归晚,沾衣草露霏。

重阳节前三日,林元洲邀请各位友人去寒同山庄。高台眺望之后,缓步走到柴门。

溪边石路沿溪岸延伸,茅亭周围落日的余晖映照。桥上人行走时因害怕而小心翼翼,树林里鸟儿争相飞过天空。大家兴致高昂,忘记了归家的时间,沾衣的草露已经结霜。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景和友情的古诗。诗中的“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有登高、赏菊等习俗。诗中的“林元洲邀请诸友过寒同山庄”描绘了一个秋天,朋友们相聚在林元洲的山庄中,享受着秋日的美好时光。

第一句“高台眺望罢”,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台,远眺秋景的情景。这里的“高台”可能是指山巅或者山顶,象征着高处不胜寒的意境。诗人在这里眺望秋色,表达了他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第二句“缓步到柴扉”,描绘了诗人从高处下来,缓缓走向家门的情景。这里的“柴扉”可能是指农家的简陋门户,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亲近自然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他与朋友们相聚在山庄,享受着乡村生活的感觉。

第三句“石路缘溪岸,茅亭带夕晖”,描绘了诗人沿着溪边的石路行走,欣赏着夕阳下的茅亭的景象。这里的“石路”和“溪岸”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茅亭”则成为了这幅画面中的焦点。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四句“桥危人怯度,林静鸟争飞”,描绘了诗人在桥上行走时感到紧张,因为桥上的石头很危险,而树林里的鸟儿却争相飞过天空。这里的“桥危”和“林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人怯度”和“鸟争飞”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第五句“乘兴忘归晚,沾衣草露霏”,描绘了诗人在朋友的陪伴下,尽情地享受着秋天的快乐,直到天色渐晚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这里的“乘兴”和“忘归”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快乐的追求。而“沾衣草露霏”则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草地上,被露水打湿衣服的情景。这里的“草露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季节的特点。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快乐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