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穿云入,夹路竹松美。
迢递度石桥,楼阁凌空起。
中有默上人,颇悉清净理。
谈经翠微中,探珠碧海底。
天花如飞雪,纷坠虚空里。
绳床肯相借,黄昏同栖止。
萧萧佛火清,琅珰鸣不已。
老僧听溪声,禅心入流水。
愧余尘劳人,诗酒徒自鄙。
愿借金篦灵,刮我眼中眯。
夜久诸天静,镫花结孤蕊。
始知卧深山,白云冷衣被。
钟鸣尘梦觉,霞光东方紫。
无奈逐群动,元悟何由始。
【注释】
出门:指进入游风穴寺。穿云:形容山势高远。夹路:指山路两旁。竹松:泛指山中树木。
迢递:形容山高而长。度石桥:越过石桥。凌空起:形容楼阁直插云霄,好像在半空中耸立着一样。
中有默上人:即住在寺院里的人(僧人)。默上人,指住持的和尚。颇悉清净理:了解佛家所说的“清静”。
谈经:佛教徒诵念佛经。翠微:指山林中的青翠之处。
探珠:比喻寻找佛经或佛理。碧海底:指深水中。
天花如飞雪:比喻天上的云彩像飘舞的雪花一样纷纷降落。纷坠虚空里:指纷纷从天空中落下。
绳床:一种可以系在树枝上的简陋床铺。肯相借:愿意让我用它做睡觉的地方。
萧萧:象声词,形容钟声悠扬、连绵不断。佛火:指佛殿里的灯火。
琅珰:玉佩碰撞的声音。鸣不已:不停地发出声音。
老僧:这里指游风穴寺的住持和尚。听溪声,禅心入流水,以听水声为禅,以听水声为心。
愧余尘劳人:惭愧自己俗务缠身。尘劳人:指忙碌于世俗事务的人。
愿借金篦灵,刮我眼中眯:希望住持能为我除去眼前的烦恼,使我能看透世间的真相。
夜久诸天静,镫花结孤蕊:指夜晚寂静无声响,只有一盏灯独自闪烁,如同花蕾绽放出一朵花。
始知卧深山,白云冷衣被:才明白自己已经置身于深山之中。白云冷衣被:形容自己身处深山之中,四周景色宁静而优美,仿佛是穿着洁白的衣裳,躺在被云雾笼罩的山间。
钟鸣尘梦觉,霞光东方紫:当寺庙里的钟声响起时,我才从梦中醒来,眼前的景象如同东边升起的朝霞一般美丽。
无奈逐群动,元悟何由始:感叹自己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也无法领悟佛法的真谛。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了游风穴寺的美景,表现了对佛教教义的向往和对佛理的领悟。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句“出门穿云入,夹路竹松美”描绘了游风穴寺周围的自然环境。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将游风穴寺周围的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游风穴寺的风貌。“有默上人,颇悉清净理”一句表明游风穴寺住持的和尚是一位懂得佛家“清静”道理的人。这里的“颇有”一词表示他对于佛家教义有着深入的理解与领悟。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又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游风穴寺内的楼阁、佛像等建筑描绘得栩栩如生。“谈经翠微中,探珠碧海底”两句更是将游风穴寺内的佛经、佛像等宝物描绘得如同珍宝般珍贵。同时,“天花如飞雪,纷坠虚空里”也形象地描绘了游风穴寺上空飘落的花瓣如同飞舞的雪花一样美丽。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佛理的理解和领悟。他认为,要想真正领悟佛理,就必须放下红尘俗事,专心修行。因此,“绳床肯相借,黄昏同栖止”一句就表达了诗人希望住持能够允许他在寺院里过夜的愿望。同时,“老僧听溪声,禅心入流水”也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寺院里聆听溪水的潺潺流淌声,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又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佛理的领悟。“夜久诸天静,镫花结孤蕊”一句描绘了夜晚寂静无声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始知卧深山,白云冷衣被”则表达了诗人在深山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己心境的一种反思与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游风穴寺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佛理的领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宇宙的独特见解。同时,诗歌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具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