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慕素丝,明镜照芳姿。
之子一相见,关山远别离。
秋风动萧晨,早凉生绮阁。
不恨秋风凉,但恨罗袂薄。
柔肌莹冰雪,美目耀春星。
谢彼脂与粉,还吾婉娈形。
秦女引凤吹,蜀客求凰操。
丝竹虽殊音,宫商本同调。
焚香理瑶徽,对镜扫蛾眉。
焦桐有时斫,明镜无时疲。
焦桐篇寄李㤅伯慈铭
焦桐,一种树木,其木可制琴。
慕素丝,指琴弦的制作材料。
明镜,比喻人的容貌,如镜子般明亮。
之子,这里指我。
一相见,指初次见面。
关山远别离,形容分别的遥远。
秋风动萧晨,秋风使早晨的寒意更加明显。
早凉生绮阁,绮阁中因为凉爽而显得舒适。
不恨秋风凉,但恨罗袂薄。
罗袂,指女子的衣襟。
柔肌莹冰雪,肌肤如同冰雪一样晶莹剔透。
美目耀春星,眼睛犹如春天的繁星一般明亮。
谢彼脂与粉,感谢那些化妆品和护肤品。
还吾婉娈形,恢复了我本来的温婉形态。
秦女引凤吹,秦地的女子用凤鸟的声音吹奏乐器。
蜀客求凰操,蜀地的客人学习凤凰舞的动作。
丝竹虽殊音,虽然乐器声音不同,但是它们的宫商音调是相同的。
焚香理瑶徽,点燃香料整理好玉制的徽位。
对镜扫蛾眉,对着镜子整理好眉毛。
焦桐有时斫,有时被砍伐。
明镜无时疲,没有时刻感到疲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焦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丽事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焦桐慕素丝”,焦桐是一种树木,其木可制琴。诗人以“慕”字表达出对琴材的喜爱,以“素丝”喻指琴弦,暗喻琴弦之美如同丝绸般细腻。
二、三、四句:“明镜照芳姿”,“之子一相见”,“关山远别离”,这三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初次相见的情景,通过明镜比喻友人的美貌,又以“关山远别离”表达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五、六两句:“秋风动萧晨,早凉生绮阁。”,诗人通过秋风、早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七、八句:“不恨秋风凉,但恨罗袂薄。”,诗人以“秋风凉”为喻,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又以“罗袂薄”比喻自己的情感空虚。
九、十、十一各句:“柔肌莹冰雪”,“美目耀春星”,“谢彼脂与粉”,“还吾婉娈形”,诗人以冰雪、春星、脂粉等比喻友人的美貌和气质,又以“还吾婉娈形”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形象的欣赏和怀念。
十二、十三两句:“秦女引凤吹,蜀客求凰操。”,诗人以秦地的女子和蜀地的客人为例,展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十四至十六句:“丝竹虽殊音,宫商本同调。”,诗人以丝竹乐器为例,表达了音乐虽然不同但却有共同的音调的道理。
十七句:“焚香理瑶徽。”,诗人以焚香来整理玉制的徽位,暗喻自己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十八句:“对镜扫蛾眉。”,诗人以镜子为例,表达了自己对美丽的追求和珍视。
十九句:“焦桐有时斫,明镜无时疲。”,诗人以焦桐和明镜为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美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离别和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