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殿岚光积,山门树色埋。
磬声争涧筑,幡影乱藤钗。
看竹入莎径,踏花愁笋鞋。
山行逢息壤,游兴未应乖。
明心寺
佛殿岚光积,山门树色埋。
磬声争涧筑,幡影乱藤钗。
看竹入莎径,踏花愁笋鞋。
山行逢息壤,游兴未应乖。
注释:
- 明心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孤山东麓灵隐路南麓,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326-334),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寺庙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杭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
- 佛殿岚光积:佛殿中的佛像在云雾缭绕中显得更加庄严神圣。这里的“岚光”指的是山上的云雾,“积”表示聚集、积累。
- 山门树色埋:山门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与山门融为一体,仿佛被树色完全覆盖。
- 磬声争涧筑:寺庙中的僧人敲击磬石(一种打击乐器)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与涧水相互争鸣。
- 幡影乱藤钗:寺庙中的幡旗随风飘扬,与藤枝交错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看竹入莎径:漫步在竹林间的小道上,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
- 踏花愁笋鞋:行走在充满花香的小径上,心情愉悦;但穿着木屐(一种传统鞋子)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又感到有些疲惫。
- 山行逢息壤:在山林中行走时遇到了一块神奇的土地——息壤(一种传说中的神奇土壤)。
- 游兴未应乖:虽然游览兴致盎然,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这里的“乖”表示满足、愉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心寺的美景以及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的“岚光”、“树色”、“幡影”、“竹径”、“花鞋”、“息壤”等词语都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同时,诗中的“竞涧筑”、“乱藤钗”、“愁笋鞋”、“遇息壤”等词语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山水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