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看山倦,招提远近探。
偶寻黄叶路,忽到白云庵。
拄杖倚寒石,临风对春岚。
铺床置羹饭,竟夕老僧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不觉看山倦,招提远近探”句译:不知不觉中,我因看山而感到疲倦了,于是到附近的寺庙里去游览一番。“不觉”,不知不觉,不经意间;“招提”,指寺庙,这里借指游历的寺庙、胜迹。
“偶寻黄叶路,忽到白云庵”译:偶然寻找黄叶小路上,忽然来到白云庵。“寻”,寻找;“黄叶”代指小路。“偶”,偶然,意外地,这里指偶尔。“忽”,突然,意想不到地。“白云庵”,位于安徽黄山西海的一座古建筑。
“拄杖倚寒石,临风对春岚”译:拄着拐杖靠着寒冷的山峰,面对春天的云雾出神。此为近景描写,突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拄杖”,拄着拐棍,形容年老体衰之状。“拄杖”,支撑身体或支持某种物体用的棍子。“寒石”,冷冰冰的石头,指高耸入云的峰峦。“春岚”,春天的云雾。“对”,面对。
“铺床置羹饭,竟夕老僧谈”译:铺开被子准备睡觉,吃一顿晚饭,竟然一整夜都在与僧人谈话。“铺床”,铺设睡床,即盖被。“置”,安放。“羹”,指晚餐。“竟夕”,整晚,整个晚上。“竟夕”,终宵,通宵达旦。“老僧”,和尚。“谈论”,交谈。
赏析:
首联写自己因看山而感到疲劳,便到附近游览一番以解困乏,写出了自己的闲适心情。
颔联写自己寻觅小路时,忽然到了白云庵。“偶寻”二字点明是偶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颈联写自己拄杖靠在高峻的山峰上,面对春天的云雾出神。“寒石”一词表现出了山峰的高峻,“春岚”一词写出了春天景色的秀美。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眼前的景色,还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尾联写在白云庵过夜后,与僧人谈天到半夜,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与僧人畅所欲言。
全诗通过对山、庵、僧、云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同时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