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从天外望归鸿,缥缈云山路忽通。
殷浩答函无一字,淳于致鹄只空笼。
岂嫌萝薜长贫贱,但恐风尘共始终。
莫向少君问偕隐,白杨荒陇起悲风。
【注释】
得张平叔书:收到朋友的来信。
常从天外望归鸿:意思是说,自己就像一只远飞的大雁,时常仰望天空,盼望着能够回到家乡。天外,指天空之外,比喻故乡。
缥缈云山路忽通:缥缈,形容云山高远渺茫。忽通,忽然之间变得清晰起来。
殷浩答函无一字:殷浩,字洪乔,晋明帝时为荆州刺史。《世说新语》记载:“殷洪乔作荆州,是日,殷洪乔舆中上,坐上罢出,常存心独往,便觉有千载人齐会,元有此论怀,故作《神女赋》,以寄其意。”此诗中的“殷”即指此。无一字,指没有回信。
淳于致鹄只空笼:淳于,春秋时鲁国的贤大夫。《左传》:“子游之舍淳于髡,善其为人也,挈大牢以享之,曰:‘子知礼乎?’对曰:‘赐我后车百两,千乘之家,吾犹且不能安也,今乃肯以五乘与我,我安用大牢?’”致鹄,敬辞,对人的尊称。只空笼,指书信内容空洞无实。
岂嫌萝薜长贫贱:岂,难道。萝薜,一种攀缘植物,常用来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但恐风尘共始终:但,只是。终,结局。风尘,这里比喻世事纷扰。
莫向少君问偕隐,白杨荒陇起悲风:少君,即李少君,汉文帝时方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李)少君,赵人也,得扁鹊术也。……与王阳堂居,号为‘李舍人’,舍人亦名李少君。……舍人年七十余,鬓眉皓白,衣冠甚治,行步闲迟。”偕隐,一起隐居。白杨荒陇起悲风,白杨树荒凉了,起风的声音令人感到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孤寂、苦闷和对友人殷浩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