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堕江乡,西风板屋凉。
乌啼白杨枝,树树有秋霜。
欹枕寒更尽,闻钟曙色苍。
泪痕和楚水,同是入淮长。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残月堕江乡,西风板屋凉。
- “残月”指的是即将消失的月亮,象征着夜将尽或日已晚。
- “江乡”指代家乡或故乡,暗示诗人正处在远离家乡的地方。
- “西风板屋”形象地描述了夜晚的微风和简陋的屋子,营造了一种寒冷而孤独的氛围。
2. 乌啼白杨枝,树树有秋霜。
- “乌啼”可能是指乌鸦的叫声,增添了一种哀伤的气氛。
- “白杨枝”则可能是指白色的柳条,常在秋天被霜打后显得格外清晰。
- “树树有秋霜”强调了树木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凉。
3. 欹枕寒更尽,闻钟曙色苍。
- “欹枕”意味着诗人不自觉地把头靠在枕头上,可能是因为夜深人静时的寂寞或不安。
- “寒更尽”表明夜已经很深,一夜未眠,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疲惫。
- “闻钟曙色苍”中的“曙色苍”形容天边初现的晨曦带有淡淡的青色,给人一种朦胧和希望的感觉。
4. 泪痕和楚水,同是入淮长。
- “泪痕”可能是指脸上的泪痕或心中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不舍。
- “楚水”可能是指长江下游的楚河汉界一带,古代楚国和汉朝的分界线。
- “同是入淮长”意味着无论泪水还是水流,最终都将流向淮河流域,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接受和对未来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旅人深夜思念家乡的情感。首句描绘了夜幕下的江乡和西风,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接着,通过对乌鸦、白杨以及秋霜的描述,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第二句中的欹枕和寒更尽,更是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失眠状态。第三句中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虽然带来了一丝光亮,但曙色苍又让人感到一丝迷茫和无助。最后一句以泪痕和楚水象征性的流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接受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含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