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无车马迹,门有水禽啼。
疏树不藏屋,间云方过溪。
圆萍如客散,矮竹与儿齐。
落日西陂好,琴尊许共携。

【注释】

(1)巷:街。

(2)疏树:稀疏的树木。不藏:不遮蔽,不遮隐。(3)间云:云在天空之间移动。

(4)圆萍:指荷叶。

(5)矮竹:竹子矮小。

(6)西陂:水边的低洼地。

【赏析】
此诗为题友人书斋之作。作者借写友人书斋之景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首二句“巷无车马迹”,是说友人的书斋周围很僻静,没有车马经过的痕迹。“门有水禽啼”,则是说自己听到书斋的门上有水鸟鸣叫声。这两句看似平淡,其实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车马”、“水禽”都是动宾词组,“车马迹”和“水禽啼”则分别以“迹”“啼”作动词状语,“巷”“门”作名词,这样一改一用,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显得自然妥贴。“车马迹”与“水禽啼”相映成趣,使诗人对友人的书斋产生了一种神秘之感:难道友人就在这里读书吟诗吗?
三四句“疏树不藏屋,间云方过溪”,描绘的是书斋周围的景色。“疏树”是指稀疏的树林,“不藏屋”是说树并不掩蔽着小屋。“间云”是说天空中的白云。“方过溪”是说云正在从溪中经过。这几句描写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也暗含了诗人自己的心情。他似乎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到这幅美丽的画卷当中,但又觉得自己与这片美景相距甚远。
五、六句“圆萍如客散”,是说书斋前的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圆圆的荷叶,它们好像客人一样在四处游荡。这是诗人的想象之辞,也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拓展。而“矮竹与儿齐”则是说书斋旁的矮竹与儿童一般高矮相当,更增添了书斋的亲切之感。
最后两句“落日西陂好,琴尊许共携”,是说夕阳西下时,这里的风景格外迷人,我和朋友可以一起弹琴饮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友人书斋周围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