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清秋月,谁怜此夕光。
片云归远渚,寒露入深堂。
蟋蟀微吟壁,流萤暗度墙。
倚楼人不见,玉笛一声长。
万古清秋月,谁怜此夕光。
片云归远渚,寒露入深堂。
蟋蟀微吟壁,流萤暗度墙。
倚楼人不见,玉笛一声长。
诗句翻译:
万古清秋月:“万古”意味着时间长久,而“清秋”则描绘了秋天的清爽和明净,月亮在这样的日子里显得更加皎洁。这里的“万古”强调了时间的悠久,与“清秋”结合,形成了一个静谧、深远的画面。
谁怜此夕光:诗人通过“谁怜”表达了对这轮明月的深深哀愁,可能因为月光太过明亮,让人不禁感到孤独和寂寞。这里的“谁怜”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但稍纵即逝的景致的无奈感受。
片云归远渚:描述了一片云彩渐渐飘向远方的小洲,这里的“片云”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片轻盈的云朵,而“归远渚”则描绘了云彩逐渐消散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
寒露入深堂:这里用“寒露”形容天气的寒冷和潮湿,而“入深堂”则表现了露水渗透进深深的房间,增添了一种寂静而冷清的氛围。这个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蟋蟀微吟壁:蟋蟀在墙壁上轻轻发出的声音,虽然细微,但却能触动人的心弦。这里的“微吟”捕捉了蟋蟀鸣叫的声音,而“壁”则提供了一个声音传播的环境,使这一场景更加真实和有感染力。
流萤暗度墙:流萤,即飞虫的光亮,在这里被诗人形容为微弱的光芒。诗人将这种光芒比作是“流萤”,既形象又生动,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朦胧、神秘的美感。而“暗度墙”则描绘了这些流萤在黑暗中穿行的情景,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梦幻感。
倚楼人不见:这里的“倚楼”可能是诗人站在高楼上的视角,而“人不见”则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感。这个描述通过对比高楼上的眺望和楼下的空旷,传达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冷漠和自己的孤立无援。
玉笛一声长:最后一句以“玉笛一声长”作为结尾,这里的“玉笛”象征着高雅和纯净的音乐,而“一声长”则表现了音乐的悠扬和持续。整句诗通过对音乐的描述,不仅展现了音乐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体悟。
诗词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句“万古清秋月”设定了一个深沉而广阔的背景,暗示了时间的永恒和自然的恒定。随后,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如“谁怜此夕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片云归远渚”描绘了自然中的微小变化,引发人们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蟋蟀微吟壁”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微小而持续的变化所带来的孤独感。整体而言,《曲江杂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清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