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罢钧天梦亦清,征车衔尾又南行。
频经聚散心如醉,小历荣枯气渐平。
荒冢白杨狐拜月,乱山黄叶雁巡更。
敝裘自不禁宵冷,莫怪霜风太薄情。
【注释】
钧天:天上。陶润山师:诗人的朋友,名不详。
白杨:白色的杨树。狐拜月:传说狐狸拜月为神。
黄叶:黄色的树叶。雁巡更:比喻雁南飞。
敝裘:破衣服。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在经过一番旅途后有感而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聚散无常、荣枯变化的深刻认识和感慨。全诗意境深远,语言朴实无华,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曲罢钧天梦亦清,征车衔尾又南行。”
这两句写旅途结束,回到故乡的情景。诗句中的”钧天梦”,是指天上的神仙生活,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征车衔尾又南行”,描绘出诗人离别家乡后,又继续南行的艰辛过程。
“频经聚散心如醉,小历荣枯气渐平。”
这两句写旅途中的感悟。诗人经历了许多聚散离合的情境,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意识到人生的荣枯变化是自然规律,不必过于执着。这种心境的平和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后的一种豁达与从容。
“荒冢白杨狐拜月,乱山黄叶雁巡更。”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见的景色。荒冢上的白杨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寂静,而远处的乱山上黄叶飘落,似乎也在进行着某种仪式。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敝裘自不禁宵冷,莫怪霜风太薄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尽管他已经历经沧桑,但仍然无法抵挡寒冷的侵袭。这里的“敝裘”指的是破旧的衣服,暗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而“霜风太薄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荣枯变化的深刻认识和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态度–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一种豁达、从容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