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两度阅秋冬,蕉鹿偏教得失重。
叱驭未妨过峻阪,诧牛曾此劝春农。
朝开毳帐炎风入,夜草边书冻墨浓。
惭愧白衣犹领职,扬舲三月下巴賨。
这首诗的格式是五言律诗。以下是逐句释义:
- 从军两度阅秋冬,蕉鹿偏教得失重。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两次参军的经历,经历了春夏秋冬的变换。“从军”指的是参加军队。“两度”表示次数。“阅秋冬”即经历四季。“蕉鹿”是一种动物,这里用作比喻,表示作者对世事得失的看法。
- 叱驭未妨过峻阪,诧牛曾此劝春农。
- 这两句描述了作者骑马驰骋在险峻的山坡上,尽管这样并不妨碍他继续前行。“叱驭”是指驱马而行,“未妨”表示没有什么障碍。“过峻阪”指越过陡峭的山路。“诧牛”是指让耕牛来帮助耕种。
- 朝开毳帐炎风入,夜草边书冻墨浓。
- 这两句描绘了清晨和夜晚的景象:早上打开帐篷迎接炎热的风,晚上则在寒风中书写,墨水都变得浓稠。“毳帐”是指用细毛制作的帐篷,这里用来指代军营中的帐篷。“炎风入”即炎热的风进入帐篷。“夜草”指的是晚上在营帐外起草文书。
- 惭愧白衣犹领职,扬舲三月下巴賨。
- 最后这两句表明虽然自己身着白色的衣服(可能代表文官),但仍担任职务。“扬舲”是扬起船桨划船,这里用来象征航行。“三个月”表示时间长度。“巴賨”是指巴东,可能是一个地方名,也可能指一种地方特产。
赏析: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描述作者在军中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展现了军人的辛劳和坚韧。诗人通过对四季变换、骑马驰骋以及夜间写作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军人生活的艰苦和不易。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军人职责的忠诚和坚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