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军全覆,偏安业渐亡。
庸愚嗟误国,朝野快投荒。
义士能诛贼,穷途亦可伤。
木棉遗迹在,何似半间堂。

【注释】

出军全覆:指在战争中全军覆没。

偏安业渐亡:指偏安一隅的政权,逐渐走向灭亡。

庸愚嗟误国:感叹那些平庸愚蠢的人贻误了国家大事。

朝野快投荒:朝廷和民间都感到庆幸可以逃往荒僻之地。

义士能诛贼:有能力的英雄能够除掉敌人。

穷途亦可伤:处境艰难,但也可以让人伤感。

木棉遗迹在:指木棉树的遗迹仍然存在。

半间堂:指诗人自己的家或居所。

赏析:

这首七绝诗,是一首讽刺诗。诗的前四句写战争的惨败,后四句写人民的苦难,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

首联“一出军全覆”,是说军队在战斗中被全歼,这是对当时战争失败的概括,也是对统治者无能的控诉。“偏安业渐”三字,则是指苟安一隅的政权,逐渐走向灭亡。这两句是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概括,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

诗人转向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庸愚嗟误国”,是说那些平庸愚蠢的人,误国误民;而“朝野快投荒”,则是说朝廷和民间都感到庆幸可以逃往荒僻之地。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庸人自扰、祸国殃民者深深的厌恶和谴责。

诗人转而关注到那些有能力的英雄们。“义士能诛贼”,是说那些有正义感的英雄们能够除掉敌人;而“穷途亦可伤”,则是说即使处境艰难,但也可以让人伤感。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英雄们的赞美,表达了对正义力量的信心和期待。

诗人转向对自己的反思。“木棉遗迹在”,是说木棉树的遗迹仍然存在,这是对过去的回顾;而“何似半间堂”,则是说自己的家或居所,与“半间堂”相比,相差甚远。这里的“何似”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也蕴含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盼,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