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多名士,高轩自昔闻。
潭西有精舍,名士亦如云。
愧我难为役,知师本好文。
相逢真不偶,清话到宵分。
【注释】
潭西:潭水以西,此处指济南。研虑二首:即《赠潭西寺僧研虑》。
历下:济南的别称。
精舍:寺院。
高轩:高大的车子。古时官吏出行有车乘,高轩是尊贵之词。
愧我:自谦之词。
知师:知道研虑和尚。
清话:深夜长谈。
不偶:不相合。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酬赠诗的特点是“意在言外”,即通过酬赠诗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此诗即是如此。
开头两句,诗人写自己的遭遇与心情。自己出身寒微,没有门阀地位,而历下多名士,都是高贵的显贵,他们自恃高轩,傲视他人,这使诗人感到惭愧,因此他只好远离官场,隐居山林。
第三句,写潭西寺僧研虑的名望。“精舍”表明了僧人研虑的道行高深,而“名士亦如云”则表明了他的名望很高。诗人用一个“亦”字,既表示了对研虑的仰慕,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自卑心理。
第四句,写自己的感慨。由于自己不能与名士相匹敌,所以感到愧对知己,也更觉得自己难以为役,因为自己没有能力与他们相抗衡,只能远避江湖。
第五句,写自己对研虑和尚的钦敬之情。“知师本好文”一句,既是对研虑和尚的赞美,也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嘲,因为自己连文人的资格都不具备。
第六句,写两人相逢的情形。两人虽然相见,却彼此不相配,因为两人的身份、性格、志趣不同。
结尾两句,写两人深夜长谈的情景。“清谈”表明了二人交谈的内容高雅,“到宵分”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含蓄蕴藉。前四句写出了诗人与名士交往的艰难处境,以及自己对这种交往的无奈和自嘲;后四句写出了诗人的感慨和对研虑和尚的赞美,同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能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