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坛建号抗王师,欲效连衡事大奇。
益土可曾先有兆,此云真是太无知。
军前痛哭持刀日,帐下要盟断髻时。
悔不长驱应殄灭,罪归三帅复何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描述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与敌人战斗的情景。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

  1. 第一句“筑坛建号抗王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军在战场上设立了一个临时的指挥所,并给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以此来对抗敌军。这反映了将军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紧张性。

  2. 第二句“欲效连衡事大奇”: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军想要效仿历史上的连衡策略(一种古代的军事战术),用计谋来对付强大的敌人。这种策略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术,可以有效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3. 第三句“益土可曾先有兆”: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军想要扩展领土,但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或者迹象?这反映了将军的野心和对权力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4. 第四句“此云真是太无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将军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想要扩展领土,那么他实在是太无知了。这反映了诗人对将军的批评和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思。

  5. 第五句“军前痛哭持刀日,帐下要盟断髻时”:这句话描写了将军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场景,以及他在战争中的痛苦和挣扎。这里的“军前痛哭”和“帐下要盟”都是形容将军在战争中的情感状态,而“断髻”则形象地描绘了将军在战争中的形象。

  6. 第六句“悔不长驱应殄灭,罪归三帅复何辞”: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军后悔自己没有早些行动,导致自己的军队被消灭。这里的“三帅”指的是三位将军,而“殄灭”则意味着彻底消灭或击败。这句话反映了将军对于失败的懊悔和自责,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将军在战场上与敌人战斗的情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思。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