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才无德剧痴顽,家国争□付等闲。
底事人钦长乐老,死时犹欲比尼山。
读《五代史》杂咏三十九首其二十八
无才无德剧痴顽,家国争 付等闲。底事人钦长乐老,死时犹欲比尼山。
张晋的《读《五代史》杂咏三十九首其二十八》以其深沉的历史感悟和生动的文字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诗中表达了对无能者在国家动荡中无所作为的批评,同时展现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理想国度的向往。通过对这一作品的解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诗中的“无才无德剧痴顽”一句,通过“无才无德”来讽刺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却无能为力的人,而“剧痴顽”则形容这些人愚蠢且固执的行为。这种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的无能和短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有才能、有道德、能为国家和人民考虑的人的赞扬。
“家国争 付等闲”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这里的“争”字暗示着国家的不稳定和混乱,而“付等闲”则意味着这些混乱被视为微不足道或可以被忽视。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悲观看法,也表明他对于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诗中的“底事人钦长乐老,死时犹欲比尼山”表达了诗人对某些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这里的“长乐老”指的是历史上的长乐老官,一个被后人尊敬的人物。而“比尼山”则是对死后愿望的一种象征,表达了他对超越世俗欲望、追求精神升华的渴望。这种描述体现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诗中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他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既易于理解和欣赏,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张晋的《读《五代史》杂咏三十九首其二十八》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性的作品。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以及对个人价值的思考。这种深刻的思考和表达方式,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也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时,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