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棠院里看年年,又结风尘邂逅缘。
底事多情抛不得,也应唤作海棠颠。

【注释】

植棠院里:种植棠花的庭院。年年:每年,每年的意思。

风尘邂逅缘:因战乱而偶然相遇的缘分。底事:为什么。多情:多情的人。抛不得:抛不开,舍不得。

应:应该。唤作:称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道三年春天在汴京时写给友人李焘的。当时诗人正为“一官空自许,万里亦吾家”的失意和对前途的忧虑所苦恼。因此,诗中流露出了深深的忧郁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旷达的情怀。全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首句开门见山,直陈其事:“栽在院子里的棠树枝条又长高了许多。”这是写眼前之景。但这种景语,却并不单纯地只是描绘景物,而是寄寓着诗人的深意。诗人以“看花”的眼力来观察“种树”,这就将“种树”和“观花”联系起来了,从而就使这一句的景物描写有了特殊的含义。

次句紧承前意,进一步写“栽树”。诗人说“种树”,其实也是“种花”,因为“种树即是种花”,所以这里的“种树”,也可以理解为“种花”,这样,这一句的字面意思就显得更为丰富,也更富于含蕴了。“又结”,是说又结下了一次因战乱而偶然相遇的缘分;“邂逅缘”,即“偶然相遇的缘分”。

三、四句是诗人对偶句的阐发。第三句是说“种树”,其实也是在写“种花”,“种花”也就是“种花”,所以这里的“种花”,也可以理解为“种花”。第四句是说“种花”,其实也是“种花”,所以这里的“种花”,也可以理解为“种花”。“底事多情抛不得”,就是问自己“为何多情难舍”,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抛不脱”、“割不断”。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是诗人对于自己“种树”和“种花”所产生的情感的抒发。

最后一句“也应唤作海棠颠”,就是作者的咏叹。这里说的“海棠”,指的是盛开的海棠花,而不是指棠树。诗人说“也应唤作海棠颠”,就是说“也该叫做‘海棠’的顶点”。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多情难舍”,但终究还是“抛得开”。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写了一个“栽树”的故事。但从实际上来看,它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它既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感伤和苦闷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