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遏手迹绣如新,道上□□劫四邻。
一事合呼高赖子,逢人称帝便称臣。

【注释】

衣:指衣服。遏:抑制。手迹:这里指书法。□□:同“攘”,侵掠,侵犯。

合呼高赖子:高赖子是五代时期后梁末帝刘继岌的别号,他曾经在兵乱中被俘,后来被释放时曾说:“我为天子,今日复得见天日。”所以此处用“呼高”暗指。逢人称帝便称臣:逢人即称皇帝,遇事则称臣服,形容其善于变通,善于权变。

【赏析】

《读五代史杂咏三十九首·衣遏手迹绣如新》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组诗的第一首。全诗以“衣”字领起,先写其“绣如新”,然后从反面落笔,揭示出此“衣”之“遏手迹”的真相。

首句“衣遏手迹绣如新”,是全篇的总纲。这一句中,“遏”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压制、约束;“手迹”“衣”都是名词。《诗经·郑风》中的一首名叫《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无忘我餐。”其中“无逾我园”就是“不越我的园地”。这里的“手迹”也是指“园地”,“衣”则是“园地”的边界或界线。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衣服上刺绣的图案如同新的一样,但它们却不是随意绣上去的,而是由“园地”上的“手迹”所决定的。

第二句“道上□□劫四邻”,是对“手迹”的具体解释。这里的“□□”指的是抢劫,“劫”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动词短语,意思是抢劫。而“四邻”则是指周围的邻居或百姓。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抢劫行为就像“手迹”一样,到处蔓延,对周围邻居或百姓都造成威胁和破坏。

第三句“一事合呼高赖子,逢人称帝便称臣”,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高赖子”指的是高季兴,他是五代时期南平王高氏家族的一员,曾被封为楚王。而“帝”在这里指的是皇帝,“帝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高季兴曾经拥有过皇帝的称号,但当遇到真正的皇帝时,他又会毫不犹豫地称臣。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政治腐败的一面。它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