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慷慨记依稀,三节还乡挂锦衣。
喜煞座中诸父老,看他草木亦光辉。
【注释】
读《五代史》杂咏三十九首: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是作者在阅读《五代史》时所作。杂咏:随意抒发感想或吟咏。
歌词慷慨记依稀:歌词慷慨激昂,难以记清。
三节还乡挂锦衣:三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三个季节,这里指代三年。还乡:回归故里。挂锦衣:指穿着华丽的衣服。
喜煞座中诸父老:使在座的各位老人非常高兴。
看他草木亦光辉:他虽然像草木一样平凡,但依然光辉灿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阅读《五代史》时所作的感慨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英雄人物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之情。
诗人以“歌词慷慨记依稀”开篇,描绘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氛围。歌词慷慨激昂,难以记清,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
“三节还乡挂锦衣”一句,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在这里,“三节还乡”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们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征战后回到了家乡,而“挂锦衣”则是指他们在回家途中身着华丽服饰的景象。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上的英雄们英勇善战、威武雄壮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们的消逝。
“喜煞座中诸父老”一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受。这句话中的“诸父老”指的是在座的各位老人,他们都是经历过历史变迁的人。而“喜煞”则表达了他们对历史的感叹和对英雄们的怀念。
“看他草木亦光辉”一句,诗人以自然界为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即使是草木这样的普通事物,也能展现出光辉灿烂的一面。这既是一种比喻,也体现了他的哲理思想——无论人还是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背景、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受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英雄们深深的敬意和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