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怜降将意,竟上大夫刑。
史例开三代,词华重六经。
冢高埋圣笔,河曲护文星。
陵也真欺汝,居然仕二庭。
【注释】
太史公,即司马迁,曾为汉太史令,后因李陵事件遭腐刑。降将:战败的将领。大夫:《史记》载,汉武帝时,司马迁任郎中,官至太史令,故称。史例开三代:指《史记》。词华重六经:指《春秋左氏传》、《国语》、《尚书》、《易经》、《诗经》、《礼记》、《论语》、《孟子》、《谷梁传》,共七部儒家经典。冢高埋圣笔:意谓司马迁墓高耸入云。河曲护文星:言黄河弯弯曲曲地环绕着司马迁的坟墓。陵也真欺汝:陵,指太史公。二庭:指武帝和昭帝。
【赏析】
此诗以太史公之墓为题,借对墓主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和褒贬。全诗四联,每联八句,结构严谨,层次井然。
第一联“不怜降将意,竟上大夫刑”,诗人先写太史公的不幸遭遇,他既没有怜悯战败的将领,也没有同情受刑的太史,这一句是说太史公在遭受宫刑之后,仍然坚持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录。
第二联“史例开三代,词华重六经”,诗人接着写司马迁的史学成就。司马迁继承并发扬了孔子以来的“六经”学说,他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开创了我国历史学的新纪元。
第三联“冢高埋圣笔,河曲护文星”,诗人又写司马迁墓的宏伟壮观,以及它所受到的特殊保护。司马迁墓高耸入云,如同一座雄伟的宝塔;而黄河弯弯曲曲地环绕着它的周围,仿佛是一条守护文运的长蛇。这一联既是对太史公墓地的描写,同时又是对司马迁伟大精神的颂扬。
最后一句“陵也真欺汝,居然仕二庭”,诗人直抒己见,对司马迁表示了深深的敬意。他认为太史公不仅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而且能够忍受屈辱,继续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和尊重。
这首诗通过赞美太史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成就,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敬意和对文化事业的热爱之情。它不仅是一首咏史诗,更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迈气概的赞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