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燹馀生梦未安,愁怀无限上眉端。
科名徵逐终归幻,诗酒遨游强自宽。
书味浑忘成枘凿,人情翻覆似波澜。
曩时经史堆高阁,静对寒灯独慨叹。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作者在乙未年(1895年)的秋天所作。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战争和动乱不断,社会和经济都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乙未1895季秋沧桑之变疮痍未复
乙未年是农历的十月,而“季秋”则是指秋季的中间阶段,也就是农历八月到九月之间的时期。“沧桑之变”指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巨大变化,“疮痍未复”则表示战争带来的创伤尚未完全恢复。
兵燹馀生梦未安,愁怀无限上眉端。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战争后的心境。“兵燹”指的是战乱,“馀生”指的是战后余生的人,而“梦未安”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愁怀无限上眉端”则描绘出作者深深的忧愁和焦虑,这种情绪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额头上。
科名徵逐终归幻,诗酒遨游强自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战乱,科举考试已经取消,所以作者无法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因此,他只能寄情于诗歌和酒中,以寻找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彊自宽”则表示尽管困难重重,但作者仍然试图寻找一些安慰和宽慰自己。
书味浑忘成枘凿,人情翻覆似波澜。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对书籍的兴趣减退,因为他已经无法专心致志地读书。同时,他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就像波浪一样起伏不定。
曩时经史堆高阁,静对寒灯独慨叹。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他认为过去的书籍被放在了高高的书架上,而他只能在夜晚独自面对那些书籍,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个人经历的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生活困境。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他也试图通过诗歌和酒来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以应对生活的压力。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刻,是一首很有感染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