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闻尧峰,游心岁已积。
杪春群物秀,及兹事清适。
路转峰西偏,萧条但松石。
飞泉若风雨,淙淙下绝壁。
向晚猿鸟啼,时还见樵客。
缅彼五湖水,东逝自古昔。
烟波碧如此,人事几更易。
请从支遁流,空山共禅寂。
【注释】
尧峰:山名。在今江苏宜兴西境。
夙昔闻尧峰:早先听说过尧峰的名声。
群物秀:万物皆显秀美。
兹:这,此。
路转峰西偏:山路转过峰向西偏的地方。
萧条但松石:萧条荒凉,只见松树和石头。
飞泉:瀑布。风雨:形容水势浩大。
淙淙下绝壁:泉水从陡峭的峭壁上流下,发出潺潺的流水声。淙淙,水流的声音。绝壁,高耸入云的峭壁。
猿鸟啼:山中的猿、鸟在鸣叫。
时还见樵客:不时能见到打柴的人。
缅彼五湖水:指太湖,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无锡市西南,是江南著名的大湖之一。五湖:泛指太湖一带的水乡景色。
烟波碧:指湖面上烟雾弥漫,碧波荡漾。碧,青绿色。
人事几更易:人事变化无常。
请从支遁流:请随我一同到禅寺去吧。支遁,东晋著名僧人,曾游历吴地,后来隐居于山林之间,与慧远等人结伴修行,有《游山名记》等作品传世。
空山共禅寂:在空无一人的山中,和我一起修习禅定吧。空山,空无人烟的山林,这里指隐逸山林。禅寂,佛教禅宗的一种境界,指心灵清净、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赏析:
这首诗写登临尧峰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向往隐逸生活的心情。诗中以“早先听说过尧峰的名声”开篇,表达了作者对尧峰的向往之情;然后描绘了春天万物皆显秀美的景象,以及自己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的清适之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接着描述了山路转折、山峰西偏的景象,以及山中猿鸟鸣叫、偶尔能见到打柴人的情形,展现了山中幽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美景的赞叹之情,以及对人事变化无常的认识,并提出了随自己一同修行的愿望,体现了对禅宗精神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