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瓿雄文字字奇,美新人正草元时。
可邻户外无车辙,故国空留洗墨池。
注释:
- 洗墨池:用墨水清洗的水池。
- 覆瓿雄文: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
- 美新人:美好的人才。
- 元时:即“元”字的时候。
- 可邻户外无车辙:可以想象,在城外没有车马经过的地方。
- 故国空留洗墨池:故国的遗址上只剩下了这洗墨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文人墨客创作出的辉煌作品,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覆瓿雄文字字奇,美新人正草元时。
可邻户外无车辙,故国空留洗墨池。
注释:
【注释】: 1. 又和篘字韵:《篘》即“调”,是古体诗一种,用七言或杂言写成。此诗是作者在与友人相会之后所作的一首酬答诗。篘字韵就是以“篘”这个韵脚为押韵的诗歌,作者借用“篘”作为韵脚创作了这首诗。 2. 竟借田家宿:竟然借住在田家的住宿之地。 3. 来观万户秋:来看那满地都是秋天的景色。 4. 采风询野客:去访问那些山野中的人。 5. 得句惠诗流:得到一句好诗流传下来。 6. 语抵十年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把握诗中景物的特点,分析诗人的情感,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①“野旷黄云重”一句是说野原辽阔,黄云浓密,这里用“重”字写出了天气的阴重,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氛围; ②“苍然薄暮秋”一句描写秋天的景象。这一句中“苍然”二字,写出了秋天景色的萧条
以下是对这首诗“赋得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逐句解读: 1. 遥天垂雨脚,横地起风头。 - 遥天下垂的雨脚:描绘天空中的雨点如同远在天边落下,形象地表现了雨势的迅猛和浩大。 - 横地而起的风头:描述地面的风随着雨的来临而突然变得强烈有力。 2. 势忽摇山树,声先彻竹楼。 - 山树被风雨摇晃:生动地展现了山中树木在风雨中的摇摆状态,增强了自然力量的震撼感。 - 声音先穿透竹楼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赋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身居高位的富有子弟也不会因为财富而放松警惕。"垂堂"在这里指的是建筑中用来防止坠落的危险区域,比喻危险的岗位或位置。 2. 试诵垂堂戒,冰兢慎所趋: - 这句诗通过诵读《垂堂诫》来警示自己,要保持如冰般冷静和谨慎的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时刻保持警醒,不要因一时的轻松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3. 百年野马过,七尺火牛驱:
杏花好梦春眠中 常纪的《方牧园见示初燕小照索题即用其韵》,一幅春意盎然的燕影。杏花如梦,春眠正酣时,锦帐中迎来第一缕仙气。这画面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温柔乡,春风拂过,花瓣轻舞,一切都那么和谐而美好。 "不比荒唐巫峡雨",这句诗让我联想到了那场在巫峡中演绎的风雨。虽然巫峡之雨颇具神秘与壮丽,但这杏花好梦却显得格外宁静,宛如一片未被风雨打扰的净土。它象征着生活中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幸福时刻。
【注释】 纳凉:指乘凉。 飔(sī):清风。 支颐:托着下巴。 膧(liè)膧:忧思的样子。 花影:指花的影子,比喻女子的倩影。 香缥缈:指香烟缭绕,飘渺不定。 若:代词。 清兴:清爽的兴致。 【赏析】 《偶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夏日乘凉时闲情逸致的心情,表现了一种淡泊超脱的情怀。全诗用“清”“闲”两个字来概括其精神实质,语言清新,意境幽美。 首联“晚纳凉飔卧,支颐思不穷”
《赋得青草池塘处处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及生物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活力和季节更迭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雨润池塘草,情欣向晚蛙。 - 注释:雨水滋润了池塘边的草地。傍晚时分,青蛙欢快地鸣叫。 - 译文:"雨露滋养着池塘边的草地,黄昏时蛙声阵阵,显得格外欢快。" 传声连四野,得意向谁家? - 注释:蛙声此起彼伏,传遍了四野,它似乎在向谁家的庭院传唱自己的快乐与得意。 - 译文
这首诗的标题是“赋得牛饭就松凉”,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驱犊青松下,幽幽午荫长。 - “驱犊”是指驱使牛去吃草。在青翠的松树下,牛儿悠闲地吃着草,享受着午后的阴凉。 - “幽幽”形容树木郁郁葱葱,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2. 涛翻眠处韵,风送饭时凉。 - “涛翻”指的是波浪翻滚的声音,这里比喻牛在吃草时发出的声音。 -
诗句原文: 车马喧填拂晓来,游人屐齿遍莓苔。 讵因花雨天人现,只为金银佛殿开。 但指断碑谈往事,谁从劫火辨残灰。 可怜无限东征骨,长伴生公说法台。 注释: - 车马喧填:早晨的车马声喧哗着填满了道路。拂晓来:天刚亮的时候。游人屐齿遍莓苔:游人走累了,在莓苔上歇息。屐齿:屐子上的齿,即鞋底。莓苔:一种生长在地面上的植物的块状部分,颜色深绿,有涩味。 - 讵(jù):岂,表示反问。花雨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晚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薄暮轻烟合”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中飘散着轻薄的雾气,给整个景色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美感。这种景色通常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一切都被柔和的光线所笼罩。 第二句“流观趣更闲”,则表达了观看风景时的愉悦心情。这里的“流观”可以理解为在流动的观察中寻找乐趣,而“趣更闲”则强调了这种乐趣带给人的悠闲与自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试院”是宋代科举考试的考场,“口占”指即席吟咏之作。诗人以“凉月”、“夜漏”、蜡烛等意象,表现自己孤寂无聊的心情。 【答案】 诗句释义:高高的月亮在清凉的夜里,夜漏声声敲到深夜,竟成独自面对明月长久地沉吟(叹息)。剧怜:非常可怜。烛尽三条后,几许良工苦用心。意思是
【注释】 蜀中试院:在四川成都,是唐朝的考试场所。故蜀:旧的四川。“故”是“过去的”的意思。 茫茫:渺无边际。感:触动。何穷:无穷无尽。 碧瓦参差:红瓦错落有致。落照:夕阳。 往日豪华销歇尽:往日的豪华已经消失殆尽了。 空馀秋草泣秋虫:只有秋天的草木在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蜀中考试时所作,感慨过去繁华已逝,只剩下一片萧瑟景象。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深沉而含蓄。 首联:“茫茫人世
注释:新都县吊杨升庵先生在被贬谪之后,我变得疏狂自怜。我挥笔泼墨,将我的悲愁和愤慨全部融入其中,仿佛是一幅淋漓的山水画。 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仿佛有一千斤的血泪要倾泻而出。 风景依旧,但是我已经感到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惫,仿佛已经裂开了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已故友人杨升庵先生的悼念之作。诗人通过对自己被贬后的心境的描述,表达了对杨升庵先生的深情怀念。诗中既有诗人的自我感慨
注释:在九月十三日,我和友人一起从高处回家的路上遇到雨。 寒砧声声入空谷,捣衣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响起。 深闺里的妇女也在用杵臼捣练,她们的捣练声处处都能听到。 黄叶飘落秋风中,鞍马客人们骑着马在路上行走。 秋雨纷纷更加凄凉,让人无法忍受
注释: 九月十三日,同友人高于仲自省回涂中遇雨。 寒色隐秋山,风雨勾留道路艰。 赖有好峰相慰藉,时时雾外露烟鬟。 译文: 九月十三日,同友人高于仲自省回涂中遇雨。 秋天的山被一天的寒冷笼罩,风雨让道路变得艰难。 幸好有美好的山峰作伴,让我时时感到欣慰。 在浓雾之外,可以看到如烟般的美丽山峰。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九月十三日的诗。诗人与友高仲从某处返回途中突遇大雨,但因有高山相伴而觉得安慰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杯传梦尾共推予,客里风光岁又除 - “杯传”可能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传递酒杯,象征着将美酒送至他人手中;也可能暗示着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传递信息或祝福。“梦尾”可能是指梦境的结束,意味着将美好的回忆和愿望传递给别人。“客里风光”中的“客里”可能指的是他乡或异地生活;“风光”则指那里的景色和文化。“岁又除”中的“除”可能表示新的一年到来,或者是旧岁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