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深碧里,天竺数重回。
落木秋峰见,分香山市开。
凄凉宝掌寺,零落客儿台。
只有钟声咽,三生又再来。
【解析】
此诗前两句为对天竺寺的描写,后两句是写天竺寺的兴衰。
【译文】
万山深碧中,重峦叠嶂,天竺寺几经修建。秋天里,落木萧萧,峰回路转,山市已开。凄凉的宝掌寺,零落的客儿台。唯有钟声咽,三生又再来。
【赏析】
《天竺寺》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题咏天竺寺古迹的七绝。全诗四句,前两句为对天竺寺的描写,后两句是写天竺寺的兴衰。
第一句“万山深碧里,天竺数重回”,写的是天竺寺所处的环境。万山环列,碧水环绕;天竺寺历次重建,历经沧桑。这一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着墨,写出了天竺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下句写天竺寺的历史沿革做铺垫。第二句“落木秋峰见,分香山市开”,“秋”、“分香”是关键词,写出了季节特征和寺庙的香火之盛、人烟之众。“分香山市开”是说天竺寺香火极旺,游人如织,山市也随着人潮开放了。
第三句“凄凉宝掌寺,零落客儿台。”是说天竺寺曾经辉煌过,但如今却破败不堪,游人稀少,荒废萧条。“凄凉”“零落”是关键词,写出了天竺寺的兴衰变化。
末句“只有钟声咽,三生又再来”,是诗人感慨之词。虽然天竺寺经历了兴衰变化,但钟声依然响亮,仿佛在诉说着“三生又再来”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佛门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语言平实无华,但意蕴深远。通过对天竺寺的描述和感叹,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