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畔柳如丝,小板红桥枕碧漪。
千载风流成歇绝,居人惟说漫堂祠。
沧浪亭畔的柳树如丝般柔美,小板桥边的红桥依水而建。
千年的风流已成绝响,人们只记得漫堂祠。
沧浪亭畔柳如丝,小板红桥枕碧漪。
千载风流成歇绝,居人惟说漫堂祠。
沧浪亭畔的柳树如丝般柔美,小板桥边的红桥依水而建。
千年的风流已成绝响,人们只记得漫堂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及语言。解答此类题,需要我们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从全诗看,诗人以归乡的心情为线索,描绘了南归后对故乡景色的思念,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思乡之愁。 “廿载劳人得赐闲”,首句写自己二十年的奔走劳累终于得到了闲暇的时间。“廿载”即二十载,指诗人二十年来的辛劳。“劳人”是辛苦的人,这里指奔波劳累的人。“得赐闲”意为得到休息的机会
【注释】 1.素旐(zhào):白布做的旗。古代出行时,柩前有引魂幡,用白布做成,上画有素鸟。 2.虞歌:虞祭之乐。 3.空山叫夜乌:指乌鸦在寂静的山中啼叫。 4.堂上白头翻哭汝:堂上的老人因白发而翻起哭泣。 5.膝前黄口已成孤:膝前的小孩儿已长成孤儿。 6.姜被霜华:姜被用来保暖的被子。 7.苏机:一种草药,又名艾叶,古人常以之入药。 8.姑:对年长妇女的尊称。 【赏析】
【注释】 南归四首其三:这是作者在归途中所作。松风萝月,松树的风声、萝蔓的月色;别有天,即另有一番境界。门为看山宁用杜,车还驾鹿不须悬,烹茶泉比中泠水,荷锸秧分下噀田,老我得从耕牧者,萧闲真觉主恩编:门是说归隐山林还是出仕做官?驾车时用鹿还是牛?烧茶要用什么泉水?插秧要用哪种工具?年老之后我还能像以前那样耕田放牧吗?“萧闲”指清闲无事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时写的
【诗句释义】: 1. 天池水击有鲲鹏,蜩鸴榆枋自不胜。 - 南归四首其二:第二首 - 天池水击:天池中的水击打声 - 鲲鹏:古代传说中的巨鸟,这里比喻自己的雄心壮志。 - 蜩鸴榆枋:蝉、螳螂和榆树的枝条,都是弱小无力之物,无法抵挡鲲鹏的一击。 - 不胜:无法抵挡。 2. 腰绶已抛三尺组,头衔犹领一条冰。 - 腰绶:古代官员腰间系着的丝绳,象征官位。 - 三尺组:古代计量单位,一尺约等于三十厘米
赋得落日楼台一笛风 余霞散漫晚烟浮,长笛风前响欲流。 几点鸦归远村树,一声人倚夕阳楼。 梅花早向江城落,杨柳曾传绝塞愁。 何似神仙骑鹤背,凌空吹彻万山秋。 注释: 1. 赋得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以落日楼台为背景,通过长笛的声音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2. 余霞散漫晚烟浮,长笛风前响欲流:描述夕阳下的景象,余晖洒满天际,晚烟缓缓升起,长笛在风中悠扬,仿佛要飘出天际。 3.
这首诗是宋代苏轼所作的《和吕梁仲屯田韵》。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黄楼嵯峨古彭门,云龙山下多烟村。 黄楼高耸入云端,古彭门下风景如画。 暇日招游恣登陟,壶榼不用燔鸡豚。 闲暇之日,我独自登上这座高峻的山峰,无需准备酒肉来宴请朋友。 淮泗交流清浪驶,吕梁迅急黄河浑。 淮河与泗水交汇处,水流湍急仿佛黄河一般。 巉岩似腾北海蜃,巨嶂如起南溟鹍。 峭壁险峻,如同北海的蜃楼一般,山势高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奉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的节选。全诗如下: 登陟冈峦势磊嵬,经过涧壑水潆洄。 骑来天厩三千驷,踏破秋云几万堆。 林外雕戈随豹尾,峰头黄伞傍龙媒。 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马枚。 注释: - 登陟:攀登、登高。 - 冈峦:山峦。 - 势磊嵬:形容山势雄伟险峻。 - 涧壑:山谷。 - 水潆洄:水流回旋曲折。 - 天厩:皇帝御用的马厩。 - 三千驷:三千匹马
送魏定野归柏乡 萧斋把臂足清欢,联句论文夜漏残。 杨柳旗亭偏送别,杏花村店尚馀寒。 莱衣爱日春方永,谢草关情梦未安。 无计留君倍惆怅,心随归骑过邯郸。 注释: 萧斋:书房。把臂:握手。足清欢:感到十分高兴。联句:作诗。联和韵(即用韵)。论文:讨论学问问题。夜漏残:深夜将尽。旗亭:酒家。柳絮因风飘荡,故称“旗亭”。偏:特地。谢草:谢灵运的《山居赋》中有“采三秀于林薄,望九华而思远”,意谓思远怀想
南归四首 其四 由来齿角未容兼,独荷生成意已厌。 奉席儿能谢簪绂,扶筇妇尚理齑盐。 含饴孩幼甘同剖,高枕林庐梦亦恬。 惭愧此生论取与,天公伤惠我伤廉。 注释: 由来:一直以来。齿角:比喻人的才华和志向。 未容:不能容纳。 独荷:独自承受。生成意:指天地间自然规律或命运的安排。已厌:已经厌倦。 奉席:接受官职。儿:孩子。 谢:辞去。簪绂(zhān jué):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冠冕。这里借指官位。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注意结合全诗理解词意,然后逐句解答。本题中,“节近传柑花映扉”意为:春节即将临近,柑树开花了,花影倒映在门上;“山园且莫恋芳菲”意为:山上的花园暂且不要欣赏它的芬芳;“迟君一叶樵风便”意为:等您回来,一阵微风吹过,就可以采到柴火了;“流过春江燕子矶”意为:春天的江水经过燕子矶。 【答案】 译文 春节将至,柑树开花了,花影倒映在门上;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烟柳风蒲水一涯”点出地点。“烟柳风蒲”为背景,以“一涯”突出了水边景色的优美。“红妆临镜艳明霞”,写女主人公临镜梳妆时容光照人,美艳动人。颔联是女子的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露华犹白晨光动”写露珠如玉般晶莹洁白,阳光照在水面上波纹荡漾,使水面上的荷花仿佛被晨光所触动,纷纷盛开。颈联“开遍瀛州万朵花”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荷花已经开得满塘都是,如同仙境一般。尾联写诗人的想象
【注释】 晓过玉蝀桥:在早晨经过一座桥梁。玉蝀桥,即玉蟾桥,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 水气空蒙曙色开:清晨时分,雾气蒙蒙,曙光初现。 觚棱金碧望成堆:指桥梁的屋宇结构上,雕刻有觚棱和金碧之色,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堆积的山丘。觚棱,即棱角。 仙山楼阁云光里:仙人居住的山上,楼阁隐映在云雾之中。 曾见营丘画本来:曾经亲眼看到过《营丘颂》的原稿。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咏史之作
注释:清晨路过玉蝀桥,沙路初干宿雨晴,柔软的红叶没有风动,气息尤其清新。水风吹绿双桥相接,稀疏的柳枝在阴中款段而行。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晓过玉蝀桥”,描绘了诗人清晨经过玉蝀桥的情景。这里的“玉蝀”可能是指一种地名或者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初干”二字,写出了夜晚的雨水已经全部被蒸发干净,留下的只有湿润的泥土和空气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沧浪亭旧游,并步其韵的。 第一句“雨馀凉气入生衣”,描述了诗人在雨后的凉爽感觉。"雨馀"指的是雨后的情景,"凉气"则表达了清新的雨后气息,"入生衣"则形容了这种气息如何渗透到衣物中,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 第二句“夏木阴阴罨翠微”,描绘了夏天树木的阴凉和翠绿的景象。"罨翠微"是一种绘画技法,用绿色来遮盖或渲染天空中的绿色,使画面看起来更为生动。这句诗通过"夏木阴阴"和"罨翠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全诗如下: 金谷岩西种茶处 岩空一线天,烟云自回翔。 穹碑屹千仞,奇幻不可量。 金石更轩豁,万木环苍苍。 天风发清籁,倾耳聆瑶簧。 秋深霜树丹,纵目云锦张。 金佛丈六身,青鸟栖其傍。 山僧未脱俗,法海空津梁。 苦忆种茶处,徘徊闻古香。 译文 金谷岩西部种植茶叶的地方, 岩石空旷如线天的尽头,烟雾和云彩自在飘荡。 高耸的石碑矗立在峻峭的悬崖之上,
【注释】 会圣多胜迹 :指会圣寺有许多胜迹。会圣寺,在杭州西湖之畔,五代吴越王钱俶建。 幽窅景益奇 :指景色更加幽深、奥妙。 霜皮挺老树,女萝相蔽亏 :意思是苍劲的树干挺拔,而树上的老藤缠绕着它。“霜皮”,指老树;“女萝”,即卷须,攀附于树木的植物。 萧萧青琅玕,古澹绝世姿 :形容山石清雅高洁的风貌。“萧萧”是风吹草木的声音;“青琅玕”是美玉名。 疏影荡微风,湘波泛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