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不到地,岁月任逍遥。
饮犊犹嫌水,临风欲弃瓢。
千峰供杖履,一代见渔樵。
应共巢居子,云根斸药苗。

注释:

  • 烽烟不到地:描述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烽火和战争的硝烟似乎远离了此地。
  • 岁月任逍遥:岁月悠长而自由,不受束缚。
  • 饮犊犹嫌水:虽然饮用的是清澈甘甜的水,但仍然觉得不够好,可能因为水质不佳或是有其他的原因。
  • 临风欲弃瓢:面对自然之风,想要扔掉手中的瓢,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感受风的味道或是为了净化心灵。
  • 千峰供杖履:无数的山峦为行走提供了便利,如同杖和鞋一样。
  • 一代见渔樵:这里可能指的是在某个时代或者某个地方,可以看到渔夫和樵夫的身影。
  • 应共巢居子:与那些隐居的人一起生活。
  • 云根斸药苗:在云朵的根部挖掘药材,可能是为了采药或者研究药材。

译文:

寄给殷宗山
没有烽烟到达的地方,岁月悠长且无拘无束。
虽然喝的是清泉,还是觉得不够完美,可能是因为水质或其他原因。
面对清风,想要丢掉手中的瓢,可能是用来更好的感受风的味道或是为了净化心灵。
无数的山峰为行走提供了便利,就如同杖和鞋一样。
在某个时代或者某个地方,可以看到渔夫和樵夫的身影。
应该与那些隐居的人一起生活。
在云朵的根部挖掘药材,可能是为了采药或者研究药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烽烟不到地”展现了一个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的理想状态,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第二句“岁月任逍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时间性和无拘无束。接下来的句子“饮犊犹嫌水”和“临风欲弃瓢”分别从物质需求和个人情感两个角度,表现了尽管生活条件优越(如“饮犊”、“临风欲弃瓢”),人们仍希望保持一种简朴和纯净的生活方式。最后两句“千峰供杖履”和“一代见渔樵”描绘了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世无争的生活画面。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和动作描写,传达了一种逃离现实喧嚣,寻求内心平和与自由的理想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