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烽烟变,津门遗故家。
文章付刍狗,身世感抟沙。
北雁无消息,东侯有咄嗟。
争池多石李,几度哄沤麻。

预作消寒九集次艾臣吏部韵四首

乔木烽烟变,津门遗故家。

文章付刍狗,身世感抟沙。

北雁无消息,东侯有咄嗟。

争池多石李,几度哄沤麻。

注释:

乔木:高大树木。烽烟:古代边防报警时在高处燃放烟火,称为“烽”,传递军情的烽火叫“烟”,合起来叫“烽烟火”。乔木指高大的树木,这里形容战乱后荒凉的景象。津门:指渡口,古称津要之地,这里指黄河渡口。故家:旧居、旧宅。这里指战乱后的废墟。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形,用作牺牲,引申为无用之物。这里比喻文章。抟沙:用手捏取细小的颗粒,比喻世事无常,一切都会随风而逝。北雁:北方的候鸟。无消息:没有音讯,指音信全无。东侯:东方的君主或诸侯王。咄嗟(duō zhē):一声呼唤。这里指迅速。争池:竞相占据池塘。石李:即李石。唐代官员,曾任宰相,因事被贬至岭南,后遇赦还京,曾隐居于广州南郊的石室岩,后人称他“石先生”。几度:多少次,表示次数很多。哄沤麻:指忙于应酬,忙得团团转,如同在水中搅动着水草和浮萍一般。

赏析:

《预作消寒九集次艾臣吏部韵四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此诗以咏物起兴,由乔木烽烟的变化联想到战乱之后荒废的家园,进而感叹世事无常,一切皆如浮云,表达了诗人面对乱世时的无奈与哀愁。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反映战乱时期民生疾苦的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