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韩自昔坏长城,海国空劳汉使旌。
窦宪折回鸡鹿塞,班超况厌尉犁兵。
翠华西幸荒边备,黄海东流溷太清。
直使材官伤老大,有人中夜愧生平。

注释与赏析:

第一首

  • 诗句:三韩自昔坏长城
  • 注释:三韩,指古代对朝鲜半岛的不同称呼,这里特指韩国和日本。
  • 赏析:《旧唐书》记载,唐太宗曾命李勣(李靖)修筑辽东城及鸭绿江的长城,以备高丽、新罗、百济三国。这句诗通过“坏”字,表达了这些地方的城墙被破坏的历史事实。

第二首

  • 诗句:海国空劳汉使旌
  • 注释:汉朝的使者到朝鲜半岛进行外交活动,但最终徒劳无功。
  • 赏析:这句话反映出古代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无力感,同时也反映了中朝历史上的交流障碍。

第三首

  • 诗句:窦宪折回鸡鹿塞
  • 注释:窦宪是东汉时期的将领,他在鸡鹿塞进行了军事撤退。
  • 赏析:这里用“折回”描绘了窦宪的撤退行为,体现了当时战争的不顺利或失败。

第四首

  • 诗句:班超况厌尉犁兵
  • 注释:班超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他曾在尉犁地区作战。
  • 赏析:此句表达了班超对战争疲倦的情感,可能也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不稳定和战事频繁。

第五首

  • 诗句:翠华西幸荒边备
  • 注释:翠华指的是天子的仪仗,西幸通常指向西迁移。
  • 赏析:这里可能描述的是唐朝皇帝为防备北方边境而西征的情况,但实际历史记载并没有明确的记录。

第六首

  • 诗句:黄海东流溷太清
  • 注释:黄海向东流动,冲刷着大清国的疆域。
  • 赏析:这句诗以自然景观象征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动荡。

第七首

  • 诗句:直使材官伤老大
  • 注释:直使,直接致使。材官,可能是某种官职,此处指士兵。
  • 赏析:整首诗通过回顾汉朝到唐朝的边境战争,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边防的忧虑以及对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的哀叹。

整体赏析

这组诗歌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反映了唐朝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以及对过去战事的回忆。每首都紧扣主题,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状况的反思。通过这种艺术手法,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民族的精神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