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萧萧天雨霜,不应仍是怨春阳。
青丝垂尽明妃冢,白日初昏古战场。
猎火烧时见鹰隼,野风低处散牛羊。
可怜修竹经来惯,依旧含烟傍女墙。
寒草
大漠萧萧天雨霜,不应仍是怨春阳。
青丝垂尽明妃冢,白日初昏古战场。
猎火烧时见鹰隼,野风低处散牛羊。
可怜修竹经来惯,依旧含烟傍女墙。
译文:
大漠中飘洒着细雨和霜雪,不应该仍然抱怨春天的阳光。
青丝已经垂尽了明妃的坟墓,白日已经将古战场笼罩。
猎烧时可以看到鹰隼在飞翔,荒野上风声低弱时牛羊四散。
可惜那些经过岁月磨砺的竹子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依然能含烟环绕女子的墙角。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首句“大漠萧萧天雨霜,不应仍是怨春阳”通过描写大漠的气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不满。他不理解为什么人们总是抱怨春天的阳光,而忽视了冬天的寒霜和大雪。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敏锐观察力。
接下来的诗句“青丝垂尽明妃冢,白日初昏古战场”描绘了明妃墓和古战场的景象。这里,诗人用“青丝垂尽”来形容墓碑上的青苔,以表达岁月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白日初昏”则描绘了古战场在夕阳下的残破景象,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沉重。
第三句“猎火烧时见鹰隼,野风低处散牛羊”则转向了狩猎的场景。在火光的映照下,鹰隼在空中盘旋;而在低矮的野风中,牛羊四处游荡。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野外的自然景色和动物的活动。
最后一句“可怜修竹经来惯,依旧含烟傍女墙”则是对竹子的赞美。这里的竹子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坚韧而顽强,它们仍然能够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生存。这不仅展现了竹子的特性,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整首诗通过对四季变化、自然景观和历史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和自然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