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桂秋风起涧阿,武昌堤柳几婆娑。
老耽声妓新欢少,死恋湖山故国多。
几树冬青归自在,一场春梦醒如何。
卖珠婢老天寒晚,破屋长怜补薜萝。

【解析】

  1. 游灵岩吊毕秋帆先生。灵岩:地名,位于江苏苏州西南,有名胜古迹“灵岩寺”。毕秋帆:明末清初诗人。
  2. 丛桂秋风起涧阿,武昌堤柳几婆娑。丛桂:桂花树。涧阿:山沟里。武昌:今湖北鄂城。婆娑:形容树枝随风轻摆的样子。
  3. 老耽声妓新欢少,死恋湖山故国多。
  4. 几树冬青归自在,一场春梦醒如何。
  5. 卖珠婢老天寒晚,破屋长怜补薜萝。(注释)
    【答案】
    这首诗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1716—1802)为明代诗人毕秋帆所作的一首悼念诗。全诗四联八句,前两联写毕秋帆的遗事;后两联写毕秋帆在生前死后的不同遭遇。首联写毕秋帆晚年沉湎歌舞,与声妓们交游。颔联写毕秋帆对湖山之恋,对故国之情。颈联以景结情,写毕秋帆的一生经历。尾联写毕秋帆生前身后遭际不同,感慨万千。赏析:
    这是为明代诗人毕秋帆而作的悼亡诗。
    首联“丛桂秋风起涧阿,武昌堤柳几婆娑”,是说毕秋帆晚年沉湎歌舞,与声妓们交游。丛桂,指丛生着众多树木的园林,此借以代称毕秋帆所居之地。“秋风起涧阿”,写他居住在环境优美的地方。“武昌”是当时的首都,这里泛指当时的政治中心所在地。“堤柳”即岸边的柳树。“几婆娑”,用拟人手法,写堤上的柳枝随风摇曳,似在向毕秋帆致意。这一景象,既写出了毕秋帆的生活环境,又点明了时间是在秋天。
    第二联“老耽声妓新欢少,死恋湖山故国多”,进一步写毕秋帆对声色犬马的爱好和对故土的眷恋。“老耽声妓”中的“老”字,说明毕秋帆已年高体衰,但仍然好声色犬马,“声妓”指歌女舞女之类。“新欢少”,表明毕秋帆虽然年老,但对声色犬马的爱好并未减退。“死恋湖山故国多”,说明毕秋帆尽管已经死去,但仍留恋着湖光山色、故乡风物。这一联,既表达了毕秋帆的生平事迹,也表现了他对声色犬马的嗜好以及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联“几树冬青归自在,一场春梦醒如何”,写毕秋帆一生的经历和结局。“冬青”,是一种常绿灌木,四季不凋,因此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节操或不移之志。“几树冬青”,意味着毕秋帆的志向始终不渝,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保持自己的高尚品格。“归自在”中的“归”,有归来的意思,这里是自比。“一场春梦醒如何”,意思是毕秋帆一生追求的理想和事业最终没有实现,如同春梦一般,醒来后一切都已过去。这两句诗既表达了毕秋帆的不幸遭遇,也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最后一句“卖珠婢老天寒晚,破屋长怜补薜萝”,是尾联。它写毕秋帆生前身后遭际不同,感慨万分。“卖珠婢”中的“卖”,是出卖之意。“珠婢”,是指被卖为奴婢的女子。“天寒晚”,是天气寒冷,日落得很晚。“破屋长怜补薜萝”,“破屋”指的是毕秋帆所居住的房子很破旧,“薛萝”是一种草本植物。“怜”,是怜悯之意。“补薜萝”,是用薜萝来修补破旧的屋子。这句诗的意思是:毕秋帆在世时,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去世后,人们怀念他的为人,为他修葺房屋,让他住进宽敞舒适的房间,让他的灵魂得到安宁。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篇优秀的悼亡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