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箭光阴逼岁除,大江消息近何如。
四方多难频忧国,百事难为且读书。
种柳未成元亮宅,入山曾挽鲍宣车。
阳和欲转梅花放,怅望春风到草庐。

【赏析】

《岁暮遣怀》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晚年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政治理想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事”,被后人奉为“天下楷模”。

首联:“急箭光阴逼岁除,大江消息近何如。”

译文: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将尽,长江那边的消息怎么样?

注释:急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逼:迫近。岁除:旧的一年即将过去。大江:指长江。消息:消息,消息,消息,音同“默”,此处指长江水情。近:不久。

赏析: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又到年尾,想到长江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心中充满忧虑。

颔联:“四方多难频忧国,百事难为且读书。”

译文:国家四面受敌,我常常忧心忡忡,百事难办,只能专心读书。

注释:四方:泛指南方、西、北等边远地区。多难:多灾多难。忧国:为国家忧愁。百事:各种事情。难为:很难办成。且:暂且,暂时。读书:勤奋学习。

赏析:范仲淹一生勤于政事,关心国事,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贯穿在他的诗文中。此诗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认为国家四面受敌,处处有危险,自己只能尽心尽力去治理国家,其他的事情暂时不要去管。同时,他也表现出了对学习的热爱,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

颈联:“种柳未成元亮宅,入山曾挽鲍宣车。”

译文:种柳没有成功,就如范仲淹没有成为元亮的家一样;曾经驾车进入山林,就像鲍宣一样。

注释:种柳未成:种柳没有成功。元亮:范元亮。唐宋间范仲淹曾任苏州太守,因苏州有“吴郡繁华地”,故名“元亮”。这里比喻自己的志业未能完成。元亮宅:元亮宅,即范公馆。入山曾挽鲍宣车:入山曾挽鲍宣车,指曾入山隐居,像鲍宣那样不问世事。鲍宣:西汉时人,汉光武帝时,他曾辞官归田,后来光武帝多次征召他,他都不肯应命。

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种柳没有成功,就像我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一样,我曾在山林中隐居生活,像古人鲍宣那样不问世事。诗人以种柳未成和曾入山隐居为例,表达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仕途坎坷的无奈。

尾联:“阳和欲转梅花放,怅望春风到草庐。”“阳和”是指春天的暖意,象征着希望和生机。“梅花”,常用来象征坚强和不屈的精神。“草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常用来比喻贫贱的生活。“怅望春风到草庐”,意为在春天的时候,希望看到春风吹遍每一个角落,让万物复苏,但现实中却只能遥望。

译文:春天的暖意即将来临,梅花将要开放,我在草庐中盼望着春风的到来。

注释:阳和欲转:阳和即将来临。梅花放:梅花将要开放。草庐:简陋的住所。怅望:失望地望着。春风到草庐:春天到来时,希望看到春风能吹进每一个角落,让万物复苏。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坚韧和执着追求。诗人以梅花开放作为春天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人也以草庐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