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无丝竹,天籁何处寻。
清响激巉石,奏此太古音。
觅洞犯秋晓,幽哢惟山禽。
扪萝尽孤往,石窦深复深。
泉乳喷岩腹,声发不可喑。
谷虚若相应,风戛时成吟。
多事笑秋壑,爬剔劳苦心。
达者会其理,请看无弦琴。
【注释】
寻水乐洞:寻,寻找。乐洞,即石洞。
空山:空旷的山林。
丝竹:指音乐用的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天籁:指自然音响,多指风声、水声等。
巉(chán)石:陡峭的石头。
太古音:远古时代的音调。
秋晓:秋季清晨。
幽哢(kòng):鸟鸣声。
扪萝(mén luó):攀援着树木。
石窦:石缝。
泉乳:泉水。
喷岩腹:从岩石里喷出泉水。
谷虚:山谷空旷。
相应:回响。
风戛(jiá):风吹动物体发出的声音像敲击。
爬剔:用刀刻镂。
无弦琴:没有弦的琴。
达者:通达事理的人。
会:理解。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游历浙江一带时,诗人游遍了山水名胜,对大自然的美景赞叹不已,于是写下这首诗,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首联“空山无丝竹,天籁何处寻”,是说在这空荡荡的山间,没有音乐声,那天然的音响在哪里寻找呢?诗人在这里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他追求自然、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怀。
第二联“清响激巉(qiān)石,奏此太古音。”是说清脆的音响在陡峭的岩石上振动,演奏出远古时代的音调。诗人通过对音响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也表达了他对于历史长河中那些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忆。
第三联“觅洞犯秋晓,幽哢惟山禽。”是说寻觅山洞是在早晨的秋天,只有山里的鸟兽才能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诗人通过描绘山间的景色和声音,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第四联“扪萝尽孤往,石窦深复深。”是说攀援着树木一直往前走,深深的石洞又深入到深处。诗人通过描绘他的行走过程和所见景物,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探索和发现的精神风貌。
第五联“泉乳喷岩腹,声发不可喑。”是说泉水从岩石里喷涌而出,声音非常洪亮,让人无法听不见。诗人通过描绘泉水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第六联“谷虚若相应的,风戛时成吟。”是说山谷空旷如能相互呼应,风吹过就会发出声音,仿佛有人在唱歌一样。诗人通过对山谷和风声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界和谐之美的追求和领悟。
最后两联“多事笑秋壑,爬剔劳苦心。”是说自己虽然觉得有些无聊,但还是想看看这无弦琴是如何弹出它的旋律的,因为这是一首没有弦乐伴奏的曲子。这里的“爬剔”可以理解为雕刻或雕刻的意思。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整首诗语言简练、清新自然,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