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行报捷忽闻雷,未到功成志已灰。
势处危疑惟有死,耗传遐迩尽生哀。
人从草际求忠骨,我替朝中惜将才。
太息玉门遽沦陷,纷纷胡骑进关来。

【注释】

师行报捷忽闻雷:军队出征报捷,忽然听到雷声。

未到功成志已灰: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已经灰心了。

势处危疑惟有死:处境处于危险和疑惑之中只有一死。

耗传遐迩尽生哀:消息传到远处,引起人们无限的悲痛。

人从草际求忠骨:有人在草丛中寻找忠勇之士的遗骨。

我替朝中惜将才:我替朝廷惋惜将领的才能被埋没。

太息玉门遽沦陷:感叹玉门关突然失守。

纷纷胡骑进关来:胡虏(指吐蕃)骑兵纷纷进入关中。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写的,当时吐蕃侵扰陇右、剑南一带,诗人以“吊”为题,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联“师行报捷忽闻雷,未到功成志已灰”,是说我军出征报捷,忽然传来雷声,可还没到功成名就之时,将士们就已经灰心丧气。这两句诗通过写军情,表达出诗人对战事不利和将士们意志动摇的担忧。

颔联“势处危疑惟有死,耗传遐迩尽生哀”,是说我军处境十分危急,将士们只有一死;而敌人的消息传到遥远的地方,引起人们的无限悲痛。这两句诗通过写敌情,表达了诗人对战局不利和将士们的忧虑心情。

颈联“人从草际求忠骨,我替朝中惜将才”,是说百姓在草间寻找忠勇之士的遗骨,而我在朝廷中却惋惜将领的才能被埋没。这两句诗通过写人民与国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战局不利和将士们的忧虑之情。

尾联“太息玉门遽陷贼,纷纷胡骑进关来”,是说叹息玉门关突然失守,胡虏骑兵纷纷进入关中。这两句诗通过写战况,表达了诗人对局势的担忧和忧虑。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它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关爱士兵的品质。同时,它还揭示了唐王朝政治腐败、军事无能等问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