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向青山把酒卮,云林从此结幽期。
松高路转寺方见,竹暗鸟归人不知。
偶听细泉寻曲折,时凭孤石看魁奇。
谁能乞与支公鹤,汗漫随风任所之。
支硎山
爱向青山把酒卮,云林从此结幽期。
松高路转寺方见,竹暗鸟归人不知。
偶听细泉寻曲折,时凭孤石看魁奇。
谁能乞与支公鹤,汗漫随风任所之。
注释:
- 支硎山:地名,今属浙江省桐乡市,有支硎寺。
- 把酒卮:端着酒杯。卮,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 云林:指山林。此处借指支硎山的景色。
- 结幽期:约定隐居的时间。
- 松高路转:松树高大挺拔,山路曲折蜿蜒。
- 寺方见:走到寺庙时方才看到。
- 竹暗鸟归:竹林幽暗,鸟儿归巢。
- 细泉:清泉。
- 时凭孤石:时不时靠在一块石头上。
- 看魁奇:欣赏奇特的景观。
- 乞与:请赐给我。
- 汗漫:形容自由自在地行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支硎山时的即兴之作。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支硎山的美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志向。
首句“爱向青山把酒卮”,表达了诗人对支硎山的喜爱之情。他把酒卮端起,向青山敬酒,仿佛已经融入了这片美景之中。
次句“云林从此结幽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支硎山之间的深厚感情。他与支硎山之间似乎有着一种默契,仿佛他们已经约定好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隐居时光。
接下来的几句则更加细腻地描绘了支硎山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受。“松高路转寺方见”描述了山路曲折蜿蜒,松树高大挺拔,直到走到寺庙时才看到。而“竹暗鸟归人不知”则展现了竹林幽暗,鸟儿归巢,但人却因为沉浸在美景之中而无法察觉的情景。
最后两句“偶听细泉寻曲折”和“时凭孤石看魁奇”则是诗人对支硎山的进一步赞美。他时而听到细泉的声音,时而靠在一块孤石上欣赏奇特的景观。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一句“谁能乞与支公鹤,汗漫随风任所之”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觉得如果能像支公那样得到一支鹤,就可以随性而行,不受拘束。这种追求自由、不受世俗束缚的精神贯穿全诗,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