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处兄兼弟,遥寻到草堂。
菜羹存土性,镫气见春光。
小隐时名去,深贫世务忘。
流连因手足,不独在壶觞。
【注释】
八弟:指诗人的侄子。
南村:地名,在四川。
草堂:指诗人杜甫的茅屋。
菜羹:蔬菜汤。
土性:指蔬菜的本色。
镫气:指灯笼的光。
小隐:隐居山林的生活。
深贫:家境穷困。
世务:世俗的事情。
壶觞(shāng):盛酒器。壶,大口的瓶子;觞,酒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居成都时写的一首七律。诗题下注“八弟自南村过问”。杜甫有九个兄弟,排行第二的是杜嗣业,字伯禽。他的《寄杜二拾遗》中有句云:“家山虽云乐,自觉岁物华。”可见他与杜甫感情深厚,杜甫对这位手足之情深厚的弟弟是十分怀念的。
首联“野处兄兼弟,遥寻到草堂”,起笔即写二人关系密切,亲如兄弟。“兄兼弟”是说杜甫把弟弟当作自己的兄长一样看待,而杜甫又何尝不是如此?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感情之深厚。杜甫在这首诗中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遥寻到草堂”一句,就表现了这种情感。
颔联“菜羹存土性,镫气见春光”。这是写弟弟来访的情景。“菜羹”是家常饭,这里用它来形容饭菜的简单。“土性”,指食物本来的风味和质地。“镫气”,是说弟弟来的时候,天色已晚,灯光昏黄,映照着弟弟的面影,显得特别地精神饱满,好像春天的太阳一样光明灿烂。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弟弟的风采,也表现出诗人对弟弟的深情厚意。
颈联“小隐时名去,深贫世务忘”。这是写自己隐居时的情趣。“小隐”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居住时的情况。“深贫”是说杜甫当时家境非常贫困,连日常的衣食都难以维持。这两句诗写出了杜甫对贫穷境遇的坦然,以及他对世俗事务的淡漠。
尾联“流连因手足,不独在壶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杜甫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对弟弟深深的怀念之情。“流连”意思是依恋不舍。杜甫因为思念自己的弟弟,所以不忍心离开,即使到了成都,也不只停留在饮酒赏月上,而是时刻惦记着弟弟。
【译文】
哥哥兼叔叔,远远地寻找到我草屋。
家常饭菜保留蔬菜本色,灯光映照出春天的光景。
过着隐居生活时常想起你,家境贫寒却忘了世俗的事。
你常常来我草堂中,我舍不得离开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