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还山且少留,只凭书问说幽忧。
已将少壮供离别,剩把残年约钓游。
听夜雨时须对榻,有垂杨处要登楼。
羁禽可有归飞意,浩荡惟应趁白鸥。
诗句解析
1 无计还山且少留 - 表达了一种无奈和不舍,”无计”表示无法找到合适的方法或计划,”还山”是指回到故乡的山林中,”且少留”即暂时留下。
- 只凭书问说幽忧 - “只凭”指的是仅通过书信来表达,”书问”是书信交流,”说幽忧”指倾诉内心的忧郁与不安。
- 已将少壮供离别 - “已将”意味着已经用尽了年轻的力量去支持和面对离别,”少壮”通常指青年时期,”供离别”则表明为了离别做准备。
- 剩把残年约钓游 - “剩把”意味着剩下的时间用来做某事,”残年”指的是晚年,”约钓游”是指在晚年时计划去钓鱼。
- 听夜雨时须对榻 - “听夜雨”可能指的是在夜晚聆听雨声,”对榻”是一种坐卧相对的姿势,这里可能寓意着相互安慰或是共度难关的态度。
- 有垂杨处要登楼 - “垂杨”指的是杨柳,一种常见的植物,常出现在诗词中象征着柔美或哀愁,”处”表示地方,”有”意为存在,”要登楼”意味着寻找一个可以登高望远的地方。
- 羁禽可有归飞意 - “羁禽”指的是被束缚的鸟儿,通常用以比喻人,”归飞意”则是指返回家园的意愿,”浩荡惟应趁白鸥”则是说只有大白鸟能自由地飞翔。
译文
没有计划回山中暂且停留,只能通过书信来传达我的忧愁。
已经用尽年轻时的力量去支持离别,现在只能用余下的岁月来约定钓鱼游玩。
在夜里听到雨声的时候必须相互依靠,有柳树的地方一定要登上高楼。
被束缚的动物是否也有归家的心意,广阔的天地上只有大白鸟最自由。
赏析
苏轼的诗常常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此诗便是一例。从字面上看,这首诗似乎是在表达对兄弟分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但通过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听夜雨时须对榻”,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相依,更是心灵的慰藉;“有垂杨处要登楼”,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高处视野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而“羁禽可有归飞意”,更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兄弟的深情,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生活态度的思考。